《軍中樂園》悲劇的時代
回顧60~70年代,十萬大軍在金門戰地前線刻苦奮鬥,面對著砲火轟炸,面對著思鄉情切,被迫在這裡耗費著青春,等待一個不會實現的理想,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也是台灣歷史痕跡的縮影。
長期以來,台灣所謂的「軍教片」大都把當兵這件事情拍成喜劇,塑造一種「當過兵才是真男人」以及「當兵會使人成長」之類的觀念,但是「政治正確」是否等於「真的正確」則沒有人願意去思考,也很少看到相關的電影提出任何不同角度的描述,早期那些軍教片在某些程度而言,很可能成為變相的政令傳聲筒,把「年輕人被迫失去自由」這種在本質上可以稱為時代悲劇的東西包裝得很勵志,卻對敏感的現實層面避而不談,如今鈕承澤導演的《軍中樂園》用一句台詞就提出所有疑問:「為什麼人要當兵?為什麼我們都沒有選擇」?一句話就講出整個大時代之下無可奈何的悲劇性。
《軍中樂園》跳脫軍教片範疇,走入歷史片格局,那所謂的軍中樂園,指的是早期軍中設立的特約茶室,俗稱「八三么」,簡單來說就是軍妓!這題材註定不討喜,甚至在部份保守人士眼中,就和《艋舺》一樣具有一定程度的爭議性,但是一個好的創作,目的也從來就不在於討喜,而在於「用什麼樣的角度看時代」!從《艋舺》到《軍中樂園》,雖然看起來同樣懷舊,但從前者的奔放再到後者的深沉,彷彿鈕承澤自身的心境轉變,而從《軍中樂園》裡面陳建斌和阮經天一起談心,又想起親人而飆淚吶喊的那場戲,還是可以看出草莽氣息底下永遠不變的那份情懷,無論你對鈕承澤有什麼樣的意見,以戲論戲,這都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軍中樂園》是一部企圖心旺盛的電影,他具備史詩格局的野心,也大膽的演出軍中的僵化、壓抑、無奈,甚至霸凌,加上特約茶室這群女性角色們的悲傷處境,透露出整個時代的身不由己,也碰觸到以往的同類型電影比較不敢碰觸的敏感問題,但不是用批判的角度切入,也沒有任何的剝削,反而是用一個較為柔軟、感性,甚至充滿詩意的氣氛,去呈現那份感嘆,整部電影看似緩慢深沉,其實暗潮洶湧,對於演員的運用和角色形象的拿捏,都看得出鈕承澤的精心佈局。
這是演員素質相當整齊的電影,甚至可以說除了故事之外,演員才是靈魂。鈕承澤打破「很愛演」的慣例,這次不再親自下海演出,專心當導演,更能展現出運籌帷幄的深厚功力,所以片中沒有一個演員可以自成大局,而是透過彼此對戲的過程去激盪出火花,陳建斌闖入特約茶室找陳意涵談判,最後情緒失控的那場戲,可以看出陳建斌如何「出招」以及陳意涵如何「接招」,那種你來我往的對戲過程,為整體的表演增添厚度,也可以看出非常細膩的層次感,可惜陳意涵的戲份比想像中少了一些,不然這個悲劇性的角色應該更有發揮空間,相形之下萬茜的戲份在後半段較為集中,悲傷的神情比性感的身材更令人眼睛一亮。
當然可以預期的是多數評論者都會說陳建斌的演技一流,阮經天完全被搶走風頭,我不去反駁這種說法,但我自己不會這樣看待,因為高手過招,就是你來我往才精彩,如果陳建斌的內力深厚,隨便一出招就可以排山倒海,但如果沒人接招,也沒什麼搞頭,阮經天每一招都接得紮實,看起來穩紮穩打,也可以看出鈕承澤和阮經天的默契,讓他們每部戲都可以有新的激蕩,從《艋舺》、《愛》再到《軍中樂園》都挖掘出阮經天不同以往的潛力,讓他跨越偶像包袱,成為真正的演員,我喜歡鈕承澤電影裡的阮經天,每次都讓我看得很過癮!
試片結束後,在戲院門口巧遇鈕承澤,隨口向他問起拍攝這個題材的動機,鈕承澤說是因為他的外省族群背景,加上多年前看到一篇關於軍中樂園的文章,因此讓整個概念成形,要藉由電影走進父執輩的時代記憶,為他們留下點什麼。回顧60~70年代,十萬大軍在金門戰地前線刻苦奮鬥,面對著砲火轟炸,面對著思鄉情切,被迫在這裡耗費著青春,等待一個不會實現的理想,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也是台灣歷史痕跡的縮影。片尾那幾幕黑白的幸福幻象堪稱神來之筆,因為現實太苦悶,所以只能在腦海中建構著那些美麗藍圖,也許遙不可及,卻永遠是最溫暖的慰藉。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