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遇到愛》歡迎愛上台灣
這部電影故事主軸是兩名北京大男孩,為了某件事來到台灣墾丁,與當地居民互動。在文化差異的著墨不多,但男主角一口北京話相當鮮明,雖然有點鮮明的過於刻意。
台灣電影幾乎也呈現著M型化的現象,每年會有幾部電影大賣,票房破億;但大部分的電影則是在上映時根本沒人注意到,加上市場反應冷淡,有些甚至只上映一星期就下檔,票房就在一兩百萬上下甚至不到。您有聽過以下這些今年上映的電影嗎?秋香、原來你還在、到不了的地方、山豬溫泉、白米炸彈客、媽祖迺台灣、廢物...
在這樣的狀況下,有些電影工作者像是導演或演員選擇前往龐大的中國市場發展,有些則是尋求相似文化的國家合作,像是台灣與中國、馬來西亞等國文化有不少相似處,或是近年來與台灣關係較為友善的日本,合作的現象也越來越頻繁。
《痞子遇到愛》就是一部計畫在兩岸三地上映,也找來中國演員合作的電影。以一個觀眾與台灣人的角度而言,我會期許透過電影交流讓中國的朋友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了解這塊土地,進而喜歡上這裡,至少不要因為政治的操弄而讓兩方之間彼此仇視。當然這種互動是雙向的,也會建議台灣民眾可以多看些中國的電影,不了解對方永遠都會是衝突的主因之一。
這部電影故事主軸是兩名北京大男孩,為了某件事來到台灣墾丁,與當地居民互動。在文化差異的著墨不多,但男主角一口北京話相當鮮明,雖然有點鮮明的過於刻意。
電影有很多笑點,也有感人落淚之處。《痞子遇到愛》很有台灣電影風格,仔細來說是較於刻意、表達議題過多;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有慢慢在突破這些台灣電影既有的風格,有頗大的進步。
台灣電影有不少特點,這些特點有人喜歡也有人不愛,認知上也會因此變成是缺點或優點的差異。人在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會把優點放大而忽視缺點,反過來也是;在這樣狀況下討論同部電影是沒有交集的。
電影在畫面呈現與演員演技上而言是近年來的佳作,找來的演員演技蠻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男主角王睿演技有一定水準,而女主角則是《夏天協奏曲》的林逸欣,男配角姚淳耀在戲中的演出頗為突破我對他在《一頁台北》中的印象,是整部電影最令我訝異之處。戲中有個台灣觀眾應該都認識的藝人客串,看電影時記得找找看呀!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墾丁、恆春、恆春古城、恆春搶孤、豎孤棚、墾漂(意指外地人到墾丁生活)
我會覺得黃朝亮導演很善於呈現台灣的美景,那些美景都是一些比較不為民眾所熟悉的,像是《白天的星星》中太平山廢棄的鐵軌、基國派教堂、苗栗山區的神木。在《《痞子遇到愛》》這部電影中有空拍船帆石,那就是我旅行該地多次卻未曾見過的視角;另外古樂樂長老那片視野極佳的美景,個人覺得是牡丹水庫,那也是我環島台灣時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之一。(曾在那見過星星數量最多的一次夜空)
這部電影對於台灣現況與文化的紀錄也是我喜愛的點,像是墾丁大街的滿滿人潮、恆春古城牆、牆門。台灣電影對於文化的紀錄上,常常聚焦在田轎仔二代賣土地這事(偶像劇也很常出現);我相信那的確是很多在台灣辛苦打拼,好不容易掙下一塊土地的長輩們,對於子孫只想把地賣了拿筆錢好好享受與揮霍生活的寫照,可惜沒能看到有較為完整議題的呈現。
電影在議題、笑點與哭點的呈現都略顯刻意,個人比較無法融入這類的電影,但這不是一種批評。這部電影在這方面是有改善的,以至於我雖不會跟著戲院觀眾一起哈哈大笑,但也覺得觀賞電影過程不會乏味平淡,不至於有任何負面的評價或感受。
台灣電影有些現象,像是塑造「外行英雄」,一個不是在某個特定領域打拼的外行人,透過勇氣與信念,在短時間變成英雄;《總舖師》裡的詹小婉、《鐵獅玉玲瓏》裡的林尚智等都是;在這部電影中則是恆春豎孤棚搶孤的文化,與臨時上陣比賽的王瑞。這個現象用負面的觀點看是不合理,用正面的角度來看我會覺得這呈現了人民的期待,生活中缺乏什麼,往往在電視劇或電影中展現。
造成這現象的原因是電影想要帶出在地文化,同時又想反應(與鼓勵)青年返鄉議題,同時又想塑造以小對大的張力,同時又得維持主角不認輸與英雄的風采。雖然這部電影中有這現象,但也感受到台灣電影有漸漸在收縮外行英雄誇張的程度,有時會讓這些外行英雄沒贏得最終總冠軍,有時乾脆不講比賽結果。
這只是個人看法,我比較相信人是透過努力不懈才會成功的,尤其在運動或專業比賽這種需要長時間與不斷重複訓練的活動。我不會告訴孩子,比賽只需要信念,努力個一兩天,冠軍就一定是你的。我會希望給孩子正確的期待值,也會想告訴他們只要認真努力過,就是對「自我要求」的成功,那跟比賽獲得冠軍同樣重要。
台灣電影也很容易出現議題多元的現象,而沒有把單一議題完整的呈現。電影中表達的議題很多,現代人對於獲利投機取巧,代表這角色的是王瑞,他賣山寨機、想靠賭博致富、比賽潛水作弊,歐陽晴則是點醒他的那個人,可惜說服力道不夠,所以會說這部電影略為刻意。
歐陽晴對於母親改嫁很不能接受,憎恨著母親外,同時也限制妹妹與母親聯繫。她反應了兩個議題,一是孩子對於母親改嫁常見的憎恨情懷,二是人們總把自己的價值觀與選擇灌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家屬上(通常是孩子、妻子)。這種憎恨不易化解,電影則是簡單用妹妹過世,母親前往靈堂致歉,兩人擁抱來解決。
對於王瑞想賣掉爺爺留下的土地,也表達了上敘提到老一輩人對土地的情感。歐陽晴雖說她是土生土長的墾丁人,對土地有著相當濃厚的情感,皮膚卻白皙的像是只跑攝影棚的藝人,對於工作是賣香腸與在夜店跳舞,也未能看出對土地的情懷,也是可惜之處。老船長那段則在詮釋社會缺少對老人的關懷。
我覺得成功的電影必須能說服觀眾相信這是個真實、合理的故事,越是真實、合理,人們越能投入電影之中,這也是戲劇與綜藝節目的差別。電影在細部的交待不是很清楚,像是天才為什麼對墾丁這塊土地如此熟悉(看電影簡介才知道他是台商的兒子)、為什麼這塊土地要賣需要128人簽名(但非家屬)、為什麼王瑞在負債100萬的狀況下來到台灣還有錢辦桌、生活的像是渡假般、王瑞與天才又是如何租船開船出去載老船長看海(駕駛船要有證照的)。
雖然說了很多狀況,但整體而言我會覺得電影已經從「很突兀」進步到「略有疑惑」的程度,這是令人相當振奮的。我覺得自己在台灣電影中看到了滿滿的進步,從演員演技上、劇本設定上、電影細節上都在進步,也不可能要求這是一兩年就看到能媲美國外的電影,就像片中說到的比賽努力,那是需要長時間的。
說笑點有點刻意,舉個印象較深的例子,天才說要用微信(WeChat)APP給王瑞時,林娘說什麼性,什麼3P,我會覺得這有點刻意。
小妹妹死掉的片段我也會覺得有點刻意。個人比較喜歡王瑞從一個為了騙取大家印章的外地人,慢慢融入這塊土地,進而發自內心去幫忙居民的過程。
演員的部份個人覺得電影挑的人選都很不錯,王瑞雖然講著北京腔調,但在戲中並不會突兀。林逸欣的情感比較偏向偶像劇情緒,多處在對主角的厭惡、哭泣,但演技並不至於讓人覺得生澀。
姚淳耀是最搶眼的配角,從《一頁台北》那乖巧、文靜的樣子,變成一副略帶點台味、肢體語言與表情都相當生動。九孔的演出個人覺得是他在中國市場觀眾對他有一定的熟悉度,尤其在《瘋狂的賽車》這部作品之後。林美照、向娃、沈文程、小戽斗很恰當的扮演合適的角色,戲份不多的乾德門、鍾欣怡、林美貞、瑪利亞也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感覺這部電影置入性行銷蠻嚴重的(這好像放諸世界皆是),台灣啤酒我至少看到5、6次,住商不動產也好幾次、桃樂絲飲料店等。看得出來要在台灣拍電影籌資真的很辛苦呀,請大家多多支持台灣電影,讓導演不用為了籌錢而到處找贊助,置入特定劇情而無法完整表達自己想表達的。
作者:闕小豪
【Mr.闕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