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鱸鰻》幕前豬哥亮、幕後大姐大
《大尾鱸鰻》的故事本意這麼棒,卻在每一個環節都似點到即止地,雖然拍攝拼湊成了一個說得通的故事,卻沒有盡情發揮、霍下去惡搞,讓電影與電視綜藝節目之間的界定被模糊化,這是我看完《大尾鱸鰻》之後最感到可惜的部分。
若以期待《雞排英雄》的心態去看《大尾鱸鰻》,會有驚喜、也會有失落。驚喜的是豬哥亮不是像在《雞排英雄》裡頭、只客串幾下就沒戲,而是整部《大尾鱸鰻》電影都是由他主演撐場;至於會失落的部分則是它並不像《雞排英雄》的劇情那樣亂中有序、笑中帶淚的賀歲片結構體質,只有滿滿的豬式秀場幽默、以及主角/導演內心亟欲表達的滿滿思女/思親情節。
究竟是豬哥亮的力量太大、還是導演邱瓈寬的勢力遍佈台灣南北、抑或者是新春期間大家就是想輕鬆看場賀歲電影就很滿足了?對於《大尾鱸鰻》的整體成績好到不可思議的境的這一點,著實惹人好奇。好奇之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的,是這部電影的好/壞之處。
◎新春賀歲電影強檔 / 休閒娛樂心態看電影
春節電影市場果然不容小覷,《大尾鱸鰻》並沒有開創出甚麼賀歲片的新面向與格局,但是其票房成績目前所向無敵。如果這樣的氣勢能夠讓已上映的《親愛的奶奶》與即將上映的《阿嬤的夢中情人》(剛好是奶奶阿嬤系列耶?!XD)等等好國片也被觀眾所願意親近(也就是看完《大尾鱸鰻》之後、有錢有閒的話再進一步去支持其他好國片),那麼也是不錯的事情。(怕就怕有人會因為不喜歡《大尾鱸鰻》而不願意再給其他台灣電影機會,這樣就太可惜了)
◎豬哥亮力量大? / 電影戲感須靠對戲經營
《大尾鱸鰻》的預告,剪輯出了電影內容裡面的精彩菁華,看了預告之後想看電影的意願會大增,但是用這樣的高度期待心情進場看電影可能不是明智之舉。當然以休閒娛樂的角度來說,《大尾鱸鰻》不算難看,尤其豬哥亮的搞笑功力、滑稽口條,都是台灣人很熟悉親切的台式幽默風格,可是將在綜藝節目裡面的分段且彼此無關的戲碼沿用到電影裡面、造成整個故事鬆散扁平,實在是有點可惜;而綜藝節目裡常常出現用以增加抑揚頓挫的誇張音效卻完全在電影內消失,使得豬哥亮每每在講完有趣的話卻沒有聽到「咚鏘」的我竟感到無法盡興,這也是台灣特有秀場舞台文化能夠有機會轉化到電影裡頭卻沒有被經營出來的一大失落之處罷。(既然有舞棍阿伯進場跳舞、那為何不乾脆在戲裡頭多填幾場秀場式歌舞?既然有黃立成與楊祐寧和豬哥亮雞同鴨講,那會甚麼不設計成為慣性的對話模式、並且在雞同鴨講之中仍然可以溝通?對於康康和豬哥亮之間所能擦出火花的過度期待無法在電影院裡頭被滿足,也是一大憾事。只能回家去打開電視機去看一看了。)
至於年輕情侶檔的票房吸力大不大?郭采潔與楊祐寧是台灣兩位新生代影人,郭采潔太過甜美可愛、所以在電影裡面的強勢戲碼對我來說好像都不夠具有說服力,倒是展現柔弱的吻戲部分、以及視演黏膩人妻的時候很討人喜歡。戲裡戲外的戀情相互呼應、也是製造電影話題的賣點,尤其是兩人霍下去猛親的戲碼還蠻有誠意的,畢竟郭小姐都這麼說了:「我們是以創作一個經典吻戲為目標。」(摘自蘋果日報)
經典不經典?我們等待時間去作證明,但至少全片最讓我有感覺的、情境營造的最成功的,的確是這小倆口的吻戲部分。
綜藝節目能夠允許每一個藝人之間各有差異,就算是不對TONE的對話也會有搞笑效果;但是電影大部份的情境與戲感,都須倚賴演員與演員之間的對戲去經營出來,這時候若在情感與演技上有所落差,那麼觀眾也將感受不到情感的交流部分。在《大尾鱸鰻》裡面,除了台灣民眾所接受的豬哥亮不論怎麼演我們都覺得ok之外,似乎只有台灣連續劇女演員苗可麗能夠在每一場戲裡面、融入劇情氣氛之中,並與其他角色作出較適切的互動(可能苗小姐多年的演戲經驗、已經不需要被教戲導戲了)。這或許就是因為尊重演員而沒有進一步場場導戲之後的結果。
◎導演意圖與實際成果
說《大尾鱸鰻》是由幕前豬哥亮、幕後大姐大所撐起來的一部電影。概不為過。
大姐大、邱瓈寬導演本身是一位性情中人,除了在電影裡面安排豬哥亮戲裡戲外如出一轍的思女心切之外,透過女主角郭采潔、她所意欲表達的也是關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難以分割的親情,如同她自己與父母和兒子之間的種種。所以故事安排了長期失去父愛的女主角小芹當著爸爸的面砸車洩恨、失去父親時的靈前泣訴、以及一起出征時的故作淡定,這些重點情節本身都很合理,但是每一場戲都是來得突然,協助觀眾醞釀情緒入戲的過場戲碼不足(或者是因為沒有細拍出演員之間的互動火花),所以要跟著一起哭的感動效應就沒有經營出來了。
邱瓈寬導演在作導演之前,各種事情幾乎都作遍,不論是藝人經紀人或是電影的場記、製片與副導,人生經驗非常豐富,自然一定也有其一套厲害的處事哲學。藉由《大尾鱸鰻》,她拍出了自己想要講的故事,沒有像她這樣的人生經歷恐怕還沒有資源、也拍不出來。可是《大尾鱸鰻》的故事本意這麼棒,卻在每一個環節都似點到即止地,雖然拍攝拼湊成了一個說得通的故事,卻沒有盡情發揮、霍下去惡搞,讓電影與電視綜藝節目之間的界定被模糊化,這是我看完《大尾鱸鰻》之後最感到可惜的部分。
為何會如此呢?直到後來,當我看見作為導演的邱瓈寬在面對數字雜誌專訪的時候講了一句話:「我的原則就是沒有原則。」才恍然大悟。
或許就是這種與其他導演迥然相異的原則,讓《大尾鱸鰻》被台灣觀眾所廣為接受,然而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將會讓《大尾鱸鰻》淹沒在年年都有的賀歲片群裡頭,價值只剩下賀歲而已也說不定。
究竟賀歲片的發展將何去何從?至少今年至今,尚且沒有看到高分的賀歲國片。誠心地希望台灣賀歲電影不只僅止於《大尾鱸鰻》這般。也只能繼續再觀望期待下去了。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