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三部曲》追求真相乃是紀念本案被害人的最佳方式
在導演Joe Berlinger和Bruce Sinofsky的努力不懈下,歷史得以保存、以饗世人。已經超越單純討論犯罪刑案的程度,這段歷史揭露的還有太多關乎司法、媒體、人性的部份,對我們來說,兇手是誰也許已經不這麼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段歷史給我們的教訓。

看這部片之前,想先思考一下︰紀錄片的價值到底在哪?個人覺得,紀錄片某種程度來說跟史書是一樣的道理。
它用影像的方式記下事情的始末,同時也從歷史當中提供後人鑑往知來、避免重蹈覆轍的教訓;當然,就像撰寫歷史的人一樣,導演可能會有些自己的好惡和臆測,在若有似無間影響了觀眾的思考,但大抵上一本好的史書、好的記錄片應該要做到秉持中立、避免紕漏。

故事(或該說這起案件?)發生於1993年的五月五號,三名八歲孩童被慘忍虐殺、遭棄屍在西孟斐斯的林間小溪旁,慘忍的手段造成人心惶惶之外也讓警方承受龐大的破案壓力;一個月後,三名未成年的叛逆青少年被指控為是重大嫌疑犯,在漫長的審訊、一件件新的證物出現之中,我們看到檢辯雙方的來回攻防和三個青少年所背負的無法言訴的司法壓力... ...
1996年的第一部《失樂園I : 湖泊謀殺》,以現今社會、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來,邪教儀式的指控根本像是天方夜譚,畢竟,在一個人證物證都不足的情況下,警方可以靠著一段自白就開槍?就像是Jason提到的,我就是沒做,行的正坐的正,難道他可能憑空定我的罪?想不到,事實證明就是如此啊... ...

暫時撇開刑案本身不談,導演放入許多史料(包括當地居民的訪談、新聞媒體的報導)、在當時還被允許進入法院拍攝的情形之下,放入不小比重的法庭攻防戰,這些都讓我們觀眾得以回到當時的社會氛圍、以當時的風氣和邏輯去思考,我們彷彿也成了控訴這三位青年的幫兇;同時又提出許多疑點,刺激我們保持中立,避免真兇逍遙法外,一來一往間也成了看這種刑事懸案紀錄片另外的趣味。
忽而之間四年過去,2000年推出的第二部《失樂園II : 翻案》,儘管背景相同,但在已經引起社會關注之後,可以看到這片在製作方向上的改變。

另外還有看完第一集後渴望三人重審的社運團體的加入,他們同時進行著維持獄中三人的聯繫(線上訪談這個idea很酷)、持續社會對這件事情的熱度(包括不少知名人士,像是Johnny Depp、Dixie Chicks)、還有蒐證新的證據以求翻案(齒印可以扮演這麼關鍵的腳色我還真不太知道)... ...社會力量撼動司法制度、推動政策改革的足跡,我們有幸透過這紀錄片來旁觀,也是這片保留下來的另外一塊歷史價值。
又隔了十二年,今年年初第三部《失樂園III : 煉獄》才正式推出。當年未成年的三人,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甚至還在獄中結婚的我嚇到了),這個刑案也被反覆的駁回擱置了十八年,直到最新DNA科技的引入才讓這個案子有了新的契機。

最後這案件的結尾到底好還是不好,實在是見仁見智,畢竟你所謂的好,是對這三人好呢?對這社會大眾好?對受害者家屬好呢?對司法檢調單位好?對媒體工作人員好?電影來說可以是個開放式的結局,但畢竟這是個真實事件;未來到底會怎樣,這些影像紀錄會造成怎樣的效果沒有人知道,也許,需要再隔個三五年之後再推出的第四部曲才能說明了吧。

最後就讓我借,說的好的俗話︰History repeats itself和導演說的那句:「追求真相乃是紀念本案被害人的最佳方式」來當做這篇文章最後的註解吧。
如果你喜歡看這片你可能還會喜歡︰不是真人真事但在精湛的劇本演員之下精采萬分、2010年我心中的十大佳片之一《非常母親》;以及真實澳洲離奇命案改編、Meryl Streep坎城影后登基之作、時隔32年真相大白希望本案不要這樣《暗夜哭聲》。
作者:Mr. England
【England。】
本期焦點-【v.0368】 2012/11/01
其他新鮮事兒

《衝破極限》踏浪人生 (11/1)

史上最MAN特務 詹姆斯龐德 (11/1)

《亞果出任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1)

龐德喝啤酒,與最惡反派搞斷背?! (11/1)

新版鬼玩人 限制級預告血腥破表 (11/1)

《太極2英雄崛起》打通任督二脈,功力大幅精進 (11/1)

《亞果出任務》去你的亞果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