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又二分之一》現實與虛幻重覆交疊
《八又二分之一》不斷地將現實與虛幻重覆交疊,人不正是以這種方式存活於世?甚至有些人更是喜歡長期沉溺在幻想回憶中。費里尼以近似荒誕的情境來去彰顯人的矛盾與不安。不斷地釋放謊言只為了掩飾上一個謊言,也許這是值得批判的,但有時候人不都是如此掩耳盜鈴嗎?
很多人認為《八又二分之一》是費里尼一路拍電影而來的創作編號,但會不會也是費里尼心中的女性密友的代號呢?別忘了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就因觀賞了《八又二分之一》後才拍了《八又二分之一》。但這個議題並不重要,應關注的是這部影片所探索的人心的複雜層面與心態。
同樣的道理,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女明星也都有著各自的盤算,許多人隱瞞了年齡,為的是能在影片中爭得一席之地,有的女星會以身相許;有的則以退為進,謊稱自己尚有許多部電影在軋。問題是基多連劇本都沒有,他如何去告訴她們演什麼呢?
其實整部影片就是費里尼自己的寫照,他誠實而勇敢地將自己內心世界鋪陳而出,最終甚至否定了一直在外面追索電影的「我」,雖然無法真正了解內在世界那個「我」的真相,但其實也算得是在電影中「得道」了。
每個人因為都有第七識末那識,在出生後便不斷地攀緣並作決定,這也使得人的習氣從而產生,並在這一生中薰染與影響。海邊碉堡內的肥胖女人絕對是一種強烈的象徵,這並不關乎美與醜的問題,而是所謂「母性主義」的具體表現,小基多在受盡處罰後,依然獨自前往探看莎娜基正是這種子宮的懷念與崇拜。
基多的電影一直無法寫成劇本,那是因為無人願意去面對如此深層的感情世界,躲在最深處的靈魂可能不是你自己熟知的表相靈魂,很多人寧可選擇逃避也不願正面去面對祂。基多甚至在幻想中想將編劇抓去吊死,其實正是埋怨無人能理解他的內心世界。從小說的角度來詮釋是較為容易的,但若由影像來表現,那是一種極高的挑戰,何況還要變成演出有情節的劇本,編劇自然是束手無策了。
基多面對妻子必須不斷地以謊言來應對,其實他並非不愛自己的妻子,要不然也不會對同行而來並不斷對妻子獻殷勤的殷里可吃味了。問題是他永遠無法脫離記憶中豐滿胴體的溫度,其實何止是基多?他的好友馬里歐不也是如此?馬里歐交了一名小他三十歲的女子,平素洋洋得意,但在醉後卻也認為基多諷刺他「老」了。馬里歐的角色應該是基多更進一步的未來詮釋,其義理是相通的,就猶如基多最後的醒悟是:不斷的追逐之後,連自己也不知道所求為何?
全部的演員都是基多生命中遭遇過的人物,像主教就是道德的象徵。在第一場戲中基多在擁塞的馬路中飛昇而起,這是極力想逃離這個困頓世界的窘迫,但卻又被主教的助手用繩子拉回,於是基多落入大海又回到了現實。看起來很抽象但更像路易斯.布紐爾的超現實主義。但這一連結的一場戲使得八又二分之一成為經典之作。
《八又二分之一》不斷地將現實與虛幻重覆交疊,人不正是以這種方式存活於世?甚至有些人更是喜歡長期沉溺在幻想回憶中。費里尼以近似荒誕的情境來去彰顯人的矛盾與不安。不斷地釋放謊言只為了掩飾上一個謊言,也許這是值得批判的,但有時候人不都是如此掩耳盜鈴嗎?若有人能不說話卻能道出你內心所想的事,那在佛學上稱為「他心通」。臉擦白粉的魔術師正是這種人,但那也只是在幻想當中基多的自我心靈投射罷了。
基多與情婦的關係是疏離而矛盾的,他拍戲邀她來是為了一遣寂寞,所以在車站一側見不到她下車的身影時,基多其實是鬆了一口氣。但在另一側發現她時倒也坦然面對,但卻在內心中不斷地數落情婦的缺點,果然如預測地卡娜希望基多為其丈夫路奇找個工作。
從這個情節即可看出端倪,基多其實遊蕩在女人堆中但卻也有某種層次的無奈與不安。除了卡娜之外有誰能滿足基多在性愛中的各種幻想呢?因此如果要基多離開卡娜似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何最後基多自己的幻想是妻子路易莎逕自上前向卡娜示好,兩人歡悅地跳舞,這應該是基多潛意識的渴望了?
其實不然,幾乎與基多見過面的女人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密友,就連卡娜住的小旅館那位女服務生也沒有例外。在基多獨自一人入房間時,他也渴望或想像有個漂亮的女侍早已等待他的吩咐,而這一切也都只是一種妄念紛飛的幻想,但這些摸不著邊的思索其實正是基多電影情節的主題,很不幸的是也因為紛雜籠統,才使得這個主旨飄散風中而不可得。
「八」片要探索的東西極多,因為是談「心」的問題。而「心」絕對在延展中不會只有一個答案,而這正是本片最迷人之所在。
作者:黃英雄
【黃英雄電影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