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逆轉人生》激勵人心的種族協奏曲


這部電影絕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喜劇,它是一盞意圖照亮弱勢移民的明燈,雖然這個成功的黑白主僕配的背後,蘊含了無數種族摩擦的不快和悲劇。

看完法國喜劇片《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2011)的幾天後,法國發生了兇殘的種族屠殺案,一名法籍北非裔的極端教派穆斯林青年槍殺了四名法國士兵,其中有三名是北非裔,一名是非洲裔;他隨後又進入猶太學校槍殺了一名教師和三名學童,慘案傳來,震驚歐洲社會。如果影友們留心觀察這些年的歐洲電影,應該會發現,歐洲的電影不管嚴肅題材或喜劇,都或多或少帶進種族議題,並對種族和諧抱持期許,因為它們的社會都共同面臨移民所帶來的的種族與文化衝突。而此刻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法國大選,移民問題正是左派的歐龍與右派的沙可吉、以及被視為極右派的樂奔女士三人交手的重大課題。

帶著這樣的背景瞭解來觀賞《逆轉人生》,感觸會更深刻,感動也會更深沈。但即使您對歐洲的種族課題一無所知,只抱著一片空白的心情來欣賞本片,也一樣會得到單純的感動與開懷的暢笑。綜觀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與演員表現,讓人忍不住鼓掌叫好。電影中的笑料秉持法國片一貫的俏皮風趣,對白滑稽又言之有物,並處處直指文化差異的機巧。


本片號稱是真人實事改編,不過從真人版主人翁現身片尾看來,真人版的「迪斯」是北非裔,而不是黑人,可見改編幅度極大,恐怕片中兩人互動的細節也多出自編劇群的生花妙筆。而這些觸動人心的笑料恐怕也不是編劇群憑空想像,而是每天真實發生在週遭的種族細節。這些每天發生的種族情境經過編劇群的巧手整編,就變成了一節節讓人捧腹大笑又感動莫名的橋段。

例如迪斯去應徵菲利普的看護時,他氣沖沖插隊進入菲利普的辦公室,態度傲慢地將一紙求職證明放在桌上叫菲利普簽字,理由是,只要求職被拒三次,他就可以領社會福利的救濟金。這幕讓人看了感慨,迪斯雖然是來求職,但他試都不敢試,就逕行要求菲利普簽字,證明他求職被拒。這樣的心理其實很容易理解,這群文化和經濟地位雙重弱勢的移民,在歐洲社會一再遭到拒絕的結果,總是帶著一種自我防衛。為了保全那最後的卑微自尊,與其一再被拒絕,不如我先拒絕你。為了武裝自己傷痕累累而脆弱不堪的自尊,他們其實都戴著一付鐵甲。這樣的情節相信在歐洲社會俯拾皆是,不必然一定是真人版迪斯的真實經歷。

又例如迪斯來求職時,順手牽羊摸走了一個俄羅斯彩蛋。相信這一幕更不是憑空想像,經濟弱勢又抵抗不了誘惑的人,難免淪為偷竊和順手牽羊的慣犯。總之,編劇將許多生活裡順手拈來的體驗巧妙融入劇中,因為它是這麼真實,而能觸動人心。


更令人折服的是,編劇群站在一種高度俯看這些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擦撞,而能將擦撞化為幽默的火花。例如迪斯對現代繪畫、歌劇與古典音樂的評論,無不出於直觀的素樸,簡直噴飯之至,對照出素人的質樸與歐洲精緻文化的精雕細硺。不過兩人互動的最高潮,莫過於迪斯對於菲利普耗費心思與時間去書寫那些文謅謅的情書的反應,對他來說,那簡直是浪費精力與時間,喜歡一個人,約她出來見個面不就結了?寫這麼多無用的文字,萬一對方是個大恐龍怎麼辦?偏偏一個充滿歐洲上流社會文化涵養的布爾喬亞男人,就是沒法做到這樣的簡單與素樸。

就算電影的細節多所虛構,只取其梗概,無論如何,真實世界裡菲利普大膽啟用甫出獄的「迪斯」,最後兩人發展出亦主僕亦朋友的關係,「迪斯」並從中找到重新出發的契機,終於能夠走出困境而開創自己的人生,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這部電影絕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喜劇,它是一盞意圖照亮弱勢移民的明燈,雖然這個成功的黑白主僕配的背後,蘊含了無數種族摩擦的不快和悲劇。基督教文明與回教文化在歐洲的激烈衝突迫使歐洲人士必須正視移民的問題,既然已經無法將這些移民遣返回他們的母國,唯一的面對之道就是多元文化和種族的和平共存,並儘可能相互欣賞對方的優點。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訊息無非是:假如菲利普與迪斯能,那麼大家也能。

作者:馬賽克女郎 【葉伶芳的部落格】

本期焦點-【v.337】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