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鳳舞》絕對讓您龍年一整年龍飛鳳舞啊!
《龍飛鳳舞》電影基調將傳統的戲劇劇種改頭換面,王導匠心獨具地將精粹而古老的文化、大刀闊斧地放入名為拼貼的大熔爐之中,在保留歌仔戲文化的前提下,大玩跨界與顛覆、不同元素的交相衝突。

在紀錄片深耕多年,王育麟導演在2009年下半年以亦莊亦諧、俚俗而冶豔的劇情長片處女作《父後七日》異軍突起的賣破四千萬,拿下當年僅次於《艋舺》的國片票房亞軍。王育麟導演睽違一年多後、帶來第二部別開生面的劇情長片《龍飛鳳舞》。


《龍飛鳳舞》以唯一發源自台灣的傳統劇種歌仔戲作為主題,除了戲迷之外,其實可能不少人看到『歌仔戲』三個字就會蹙眉,畢竟年經年輕一輩應該都跟我一樣,並沒有經過歌仔戲野台文化、電視文化鼎盛的充沛洗禮,我三歲左右的時候還陪著外婆看楊麗花的電視歌仔戲、早在牙牙學語時就已是電視兒童,迷的很!但長大了以後,歌仔戲的野台或是公演,於我而言聽起來像是發生在另一個次元的事。說歌仔戲全然沒落或許誇大其詞,由於參與電影當工作人員的關係,特別看了幾場野台戲,跟召喚回腦際的兒時記憶相較,並未老態龍鐘、反而更生猛有力(小時候看的是相對而言比較正經八百的歌仔戲電視電影),儘管單就戲劇本身有歷久彌堅的價值,但平心而論,歌仔戲面臨的窘境如同我鐘愛的搖滾樂相仿—也就是「最美好的時代已經過去…」,由於時代巨輪的轉動、更多的娛樂與生活刺激取而代之,少了新血支持者源源不絕的挹注,這項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即使未見蕭條、仍風味獨具,擁有一定數量的死忠粉絲,但一步步地逐步沒落而且步履蹣跚亦是事實。

於是乎,《龍飛鳳舞》電影基調將傳統的戲劇劇種改頭換面,王導匠心獨具地將精粹而古老的文化、大刀闊斧地放入名為拼貼的大熔爐之中,在保留歌仔戲文化的前提下,大玩跨界與顛覆、不同元素的交相衝突。在大螢幕裡看的到正港的台灣藝術文化、浪子回頭的親情、兩小無猜的愛情、周旋於前妻跟新歡間的五味雜陳之情、異國文化的衝擊和滲入。霧裡看花這四字成被改寫成花裡看霧,在繁花似錦的電影風貌裡,有許多更深沉的內在底蘊與精神,眾多元素夾雜交織的結果,不但未見紊亂、竟蘊藏著一股有迥異於西班牙國寶級導演阿莫多瓦,迸射出俗民化更徹底的台式「寫實魔幻」的神采,而一部好電影所能產生的宣傳與傳承力量,遠遠大於舉辦一千場歌仔戲的相關講座。

在2010年有農曆年節上映票房過億的《雞排英雄》,四億票房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下集賣了近七億票房的《賽德克巴萊》,《翻滾吧!阿信》亦有七千萬的不俗票房。因此2012國片有志一同的搶攻龍年年節前後的檔期,媒體用天龍「八」部來形容國片市場的朝氣蓬勃,《龍飛鳳舞》雖好,但票房能否突圍仍在未定之天,一月六號的口碑場就要上映了,請大家扶老攜伴,全家人也好、情人也好,大家一起到電影院報到,絕對讓您龍年一整年龍飛鳳舞啊!
作者:吳至歪
【文藝復興】
本期焦點-【v.0326】 2012/01/03
其他新鮮事兒

百年製片廠:柏林視野 (1/5)

蘇珊薇格2012台北演唱會 (1/3)

狗不理我理!包子虎樂隊 (1/5)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團隊魅力不再單幹 (1/3)

《鞋貓劍客》忠誠與信任 (1/3)

《黑暗時刻》領軍,好萊塢2012特效掛帥 (1/3)

莎士比亞的秘密?少年歌德來煩惱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