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老爺飯很黏–王育麟導演與《龍飛鳳舞》


王導的思路就像是一個富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繼《父後七日》後他與團隊再次帶領大家深入庶民、遠赴印度,《龍飛鳳舞》不但是他們個人的生涯突破,也是整個台灣社會對於文化傳承的美好記憶。

2010年,以作家劉梓潔榮獲林榮三文學首獎的同名作品改編上映的《父後七日》,全台票房超過4500萬元,入圍六項金馬獎,最後拿下了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男配角。這段描青年返回彰化老家奔喪的超現實悲喜劇,獲得廣大成熟觀眾共鳴,也讓導演王育麟看見了台灣的鄉土民俗與人情味,成為他2012全新大作《龍飛鳳舞》的取材與養分。

龍飛鳳舞》融合傳統歌仔戲為基底,講述一段因為浪子出走、台柱受傷,面離解散危機的歌仔戲班,從沒落到復出的動人情節。導演說,在「父後」拍攝期間,他看著吳朋奉飾演的道士,拿著火把舉行「走下馬」儀式牽引亡魂回家,心裡想著確這實跟歌仔戲很像,道士吟唱的經詩、色彩繽紛的服裝與繁複的儀式,讓他起心動念,開始研究起歌仔戲的淵源脈絡。

歌仔戲堪稱是台灣人民共同的回憶之一,即便是七年級生,對小時後隨著民俗節慶,在街頭巷尾出現的戲車仍然有些許印象。王導回憶,五六歲時在三重老家,當時野台戲十分興盛,每當戲班演出,台下總會聚集大量人潮,攤販、小吃、童玩隨之興盛,在巷子口搭起的臨時舞台,就變成孩子們的遊樂場所。然而,祖籍天津的父親對歌仔戲沒有興趣,每個禮拜王導總被父親抓去看京劇,卻意外讓歌仔這項台灣民俗變成他幼年時私心的嚮往。

在紐約研讀電影期間,看見了全世界各種藝術領域的頂尖人才巑促聚集,回國後亦感嘆為何總得跟在列強腳步之後。看著國片從谷底爬升起來,王導不斷思索在題材上創新,又希望能夠以台灣人獨有的文化背景,拍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他說,在國外,其實東方文化能夠被包裝的貴重,回到台灣反而這裡的年輕人也許並不清楚自己所擁有的文化價值,然而台灣人特有的人情味、「花花綠綠」的色彩,就是特別吸引著他。

「歌仔戲班很像台灣的中小企業」,王導認為以家族為核心的歌仔戲班,十分具有台灣產業從家庭起步、全家大小協力的創業精神,也因此他特別著力於拍出這種家族間的革命情感。在戲班中,不管是否具有血緣關係,大夥四海為家、相依為命,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魅力,將眾人凝聚在一起。而《龍飛鳳舞》從《父後》原班人馬移植,演員及製作團隊之間,比一般團隊更多了默契以及與老朋友相聚的熟悉感。片末,透過腳色說出歌仔戲行話「老爺飯很黏」,不啻是為這一行人所下的最佳註腳。

因為看戲,導演透過朋友結識了歌仔戲天王─小生郭春美,儘管貴為人氣一姊、每次公演總有龐大死忠粉絲團相隨,王導卻發現郭春美的單純特質,這種沒有心機城府的個性,跟「父後」團隊眾人十分相似,也讓導演拿定主意要延攬郭天王跨刀演出。王導說,其實拍攝的時候歌仔戲方面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導,也因此徵詢很多專家學者,就是希望能夠忠實呈現歌仔戲的道地風味。

耗資3500萬的《龍飛鳳舞》,有不少「不成功便成仁」的拍攝經驗。尤其是開拍頭兩天,竹子搭建的戲台因為承受不住重量而瞬間垮台,當時大家聽到「啪啪啪」的斷裂聲音,腳底頓時落空,曾經身為橄欖球隊員的王導帶頭以身阻擋,還因此掛彩,所幸沒有人員重大傷亡。最後這場「颱風天戲台崩毀」的戲碼,終於在風雨飄搖中順利殺青。而集合現代劇場演員如朱宏章、蔡柏璋,以及傳統歌仔演員的拍攝過程中也是趣事連連、笑料不斷,例如演出老團長一腳的歌仔戲大師呂福祿老師,經常以舞台演出習慣性的長聲大笑讓大家噴淚。

談論著文化創意產業、談論著國片出路、談論著演員的口條、思索將傳統文化融合在電影素材中。王導的思路就像是一個富有使命感的文化人,不斷試圖在自我的提升中,開啟新的創意契機,遠眺整個產業的共榮美景。繼《父後七日》後他與團隊再次帶領大家深入庶民、遠赴印度,《龍飛鳳舞》不但是他們個人的生涯突破,也是整個台灣社會對於文化傳承的美好記憶。







龍飛鳳舞》幕後花絮







龍飛鳳舞》幕後花絮2







龍飛鳳舞》電影預告

作者:超小號

本期焦點-【v.327】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