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多重父親面向《爸...你好嗎?》
(本文內含部份劇情,請謹慎觀看)
不諱言,張作驥導演的前作《蝴蝶》令我坐立難安,以那無止盡的空鏡頭、甚至是無意義、不相關,甚至重複的事件,在在賦予我極度「枯燥乏味」的負面印象,以至於觀賞導演的最新十段式短片作品《爸...你好嗎?》,一度讓我心生恐懼,甚至懷疑我是否該繼續支持導演的電影下去?直至影片觀畢,竟讓我大為驚艷,還不爭氣地流下淚水。全片既不煽情而又令人動容,不僅保有導演對底層人物的一貫關懷,並也結合台灣在地文化,體現濃厚的台灣草根氣息。相較之前幾部極度黑暗陰鬱的作品,本片則像黑暗及光明的拉鋸戰,時而溫暖,時而激亢,於是讓觀眾沉溺其中,無限低迴。
「對於父親,除了背影,你還記得什麼?」影片開頭,導演便透過這段文字向觀眾提問,而在大家都還來不及回應之下,馬上接到<阿爸的手錶>一段,透過一只壞掉的手錶,呈現父子之間太多難以言語的疏離之情。這是導演勾勒的第一個父親形象,沒有太過明顯的主觀意識,只讓觀眾默默開始看見一位接著一位的父親。
第二段<心願>,一開始就是導演的自我調侃,緊接呈現一位忙於事業,卻忽略女兒的父親。對外,父親強勢;對內,父親慈祥。對我來說,這段的主題是「父親的贖罪與補償」,演員高捷(Jack Kao)把父親的兩種面向,以及對女兒的情感層次精確傳達,也因其精湛的演技,讓人甚感糾心。
<原點>則是一個關於「送別」的故事,或許有些傳統家庭的男尊女卑,使得父親疼兒子更勝女兒。縱使父女之間互有隔閡,但其間的親情羈絆,仍是無法切割。導演透過一盒禮盒,默默傳達父女之間的相互關愛。
緊接著在<期待>及<爸爸不要哭>當中,都可以看到父親臉上的淚水。前段的日籍父親,面對兒子的性向及身體自主權,其中的內心膠著及臉頰淚水,或許也會跟著牽動在座觀眾們的眼淚。後段則找來高盟傑(Kao Meng-jie)飾演年輕爸爸,面對無能為力撫養的小兒子,不知所措也留下了淚,或許某部份也跟高盟傑真實的人生體驗不謀而合。
<背影>則是全片最有噱頭的一段,大家不免會拿本段與朱自清的著名散文相互比較,可謂導演最有壓力及包袱的一段。但這段反而讓我覺得可惜了,導演確實在許多地方做出改編,試圖呈現另一種不同的<背影>,但散文文字的力量及想像,依舊還是影像所無法企及。
我個人還挺喜歡<往日的舊夢>這段,原因一方面呈現三代之間的差異(長輩喝豆漿,晚輩吃速食),二方面就算這位長輩保有一貫傳統,卻能夠前衛開口說英文?!觀眾也絕對會因為這位可愛的父親角色鼓掌歡笑。而且看完這段,遙想老年生活如果能像片中的長輩一樣,那該有多好。
<我怎麼捨得分離>則好似一個潛伏的危機,導演暗中植入多重暗示,引領角色逐步步入陷阱之中,或許流於明顯釜鑿痕跡,但無疑是十段裡面最令人心碎且難過的一段。
看到這邊,心情猶如大洗三溫暖,並在許多地方觀察到導演一貫愛用的場景,例如眷村、酒店、海洋,而在<鐵門>當中,更看到導演愛用的「家庭場景」。片中一家團聚看似熱鬧,人物之間的心機算計也不停流轉,而當飯局過後,家人各自離散,只剩父親獨處並將鐵門拉下。導演這時讓觀眾看到父親黯然的身影,而這位父親終究還是要一人面對孤獨。
最後一段<兒子,你還記得什麼嗎?>不僅是父親對重病兒子深沉又真誠的自白,且絕對是十段裡面最魔幻也最詭異的一段。劇情的曖昧性讓觀眾各有解讀,只可惜有些超現實的這段,反而讓我有點難以進入,甚為可惜。原以為全片會在這段畫下句點,沒想到導演竟出奇不意在片尾安排一大段民眾訪問,被訪問者無不真情流露,也因為太過「真實」的情緒渲染,反而讓我潸然淚下。果然,「真實」還是最能打動人心。
面對父親,為人子女總有太多若即若離的矛盾情感,《爸…你好嗎?》建構出十個短片文本,母題都與「父親」相互契合。十個父親的不同面向,或許難以完整盡述,但總會有某段跟自己的父親相互謀合,且在觀影過程當中,也不免會激起觀眾們成長時的點點滴滴。就算每段影片的結局都像一個停頓點,但劇情背後想像空間仍然不斷延展,筆調簡單,然而每一筆、每一劃都越顯人性,像有魔力般觸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