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靈古堡3:大滅絕》我屍故我在
《惡靈古堡3》就是一部商業作品,用嚴厲的「史詩格局」來批判只能說你不解風情,但至少也稱得上是一部「死屍大作」的水準,雖然無法勝過故事較為完整的第一集,但忠實粉絲能見到熟悉的老朋友豋場,而一般觀眾如果不期待「惡靈」作祟或是「古堡」風光,《惡靈古堡3》至少可讓您對中秋烤肉暫時敬而遠之。
在拉昆市爆發生化危機的五年後,全世界陷入一片死寂,倖存的人類穿梭在大小城市之間,尋找尚未淪陷的世外桃源,而每次出場都得衣不蔽體的復仇女神艾莉絲,誓言找到一切災難的源頭-保護傘公司,並且為了地球的福祉繼續奮戰。 一九九六年日本電玩大廠卡普空公司,汲取西方恐怖遊戲的概念,搭配歐美電影常見的殭屍大軍,生下第一款留名青史的混血作品【惡靈古堡 Biohazard】,遊戲的成功吸引了片商的注意,雖然好遊戲從來不是票房的保證,但《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在一堆可有可無的改編電影裡,不僅受到粉絲的青睞,高度的娛樂價值和適可而止的血腥畫面,也使一般觀眾能輕易地樂在其中。
《惡靈古堡》的電影推手,同時也擔任首集導演的Paul W.S. Anderson,把有限的預算都花在刀口上,不迷信大明星,也不玩大規模的爆破特效,而是透過女主角失憶的劇情設定,讓密閉空間引出的恐慌效果徹底發揮出來,排山倒海而來的殭屍也有加成的效果,使得電影兼具玩遊戲的解謎樂趣,也讓B級成本的製作獲得不錯的質感,除非你是絕對死忠派的玩家,期待主角們殭屍殺到一半,還得躲到角落搗三色草藥幫自己補個血,那麼《惡靈古堡》確實幫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而到了續集《惡靈古堡2:啟示錄》(Resident Evil: Apocalypse)的大規模感染與擴散,卻被一片導演Alexander Witt搞成「快打旋風之神力女超人VS機器戰警」,如果把背景換成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讓川流不息的紅衫腐屍群,一波波衝破總統府的防線,或許還能多幾分預言和啟示的味道,不然除非您特別喜好港式武打,或者眼光只擺在女配角Jill的小背心究竟何時會滑下來,像這樣充斥爆破的不搭調續集,實在讓我看了頭上三條槓。
隨著導演位子三度易主,Russell Mulcahy執導的《惡靈古堡3:大滅絕》(Resident Evil: Extinction),透過仿製的開場說明自己將回歸原本驚悚的風格,也能感受出導演企圖更深入刻畫角色的內心,但對大部分觀眾來說,這類驚悚片的價值來自於殭屍被主角爆頭、解剖和穿刺,而不是在電影散場後引發惻隱之心,想到流浪殭屍之家認養一隻回來當傭人使喚,只要能兼顧人物的深度,把動作場面馬不停蹄的串連起來,讓主角有機會去大發威能,順利帶動劇情前進,就已經達到娛樂電影的首要之務。這就好比電影裡有關艾莉絲的血清,同時是抑制殭屍吃人本能的解藥,也能被當作強效的殭屍興奮劑,電影隨著解藥研究一籌莫展,當機立斷結束了前半段的細膩刻畫,直接進入聲光效果十足的刺激動作,節奏也開始輕快起來。
即使導演Russell Mulcahy或編劇的Paul Anderson不是什麼金獎名導,但早過了不惑之年的兩位,在好萊塢都闖蕩多年,當年憑著《時空奇兵》(Highlander)與《魔宮帝國》(Mortal Kombat),在特定族群裡已經是各霸一方的東邪和西毒地位。尤其Russell在2003年講述父子情的《泳往直前》(Swimming Upstream),展現出大場面調度之外的說故事能力,《惡靈古堡3》不難找到有很多刪減過的痕跡,如殘存者之間的友誼與愛情,博士對於作品-女主角本尊如同親生孩子的期待,以及艾莉絲發現自己成為「異型之母」的錯亂與震撼,電影版最後的片長也不過九十分鐘左右,很多話既然已經到了嘴邊,卻又吞了下去或快速帶過,許多值得玩味的段落,就難以激起觀眾更深的共鳴。
雖然第三集號稱此系列的完結篇,但只要票房夠理想,絕對還會有續集問世,而本作的奇怪傳統,總要把結局的伏筆弄到「破釜沉舟」才甘休,從第一集小規模的密室恐慌,結局提升到全面封閉的狀態;而續集更是把女主角的能力一口氣提升到「超能力」;第三集的結尾又埋下「下一棒導演請好自為之」的警告,總有一天,女主角會像《駭客任務》的救世主尼歐一飛沖天。
《惡靈古堡3》就是一部商業作品,用嚴厲的「史詩格局」來批判只能說你不解風情,但至少也稱得上是一部「死屍大作」的水準,雖然無法勝過故事較為完整的第一集,但忠實粉絲能見到熟悉的老朋友豋場,而一般觀眾如果不期待「惡靈」作祟或是「古堡」風光,《惡靈古堡3》至少可讓您對中秋烤肉暫時敬而遠之,也算是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了一份心力,娛樂電影能達成這樣的效果,已經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