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好孕臨門》不實廣告


《好孕臨門》的廣告宣傳強調這是《40處男》導演Judd Apatow的最新力作。事實上,若不是你上網看過資料並比對再三,這段話肯定會被當成不實廣告。雖然導演與編劇皆相同,《40處男》與《好孕臨門》確有著天與地間的差別。相較於前者的輕鬆美國男性式直接幽默,後者顯得苦澀許多。

在這部電影的海報裡,《好孕臨門》的廣告宣傳強調這是《40處男》導演Judd Apatow的最新力作。事實上,若不是你上網看過資料並比對再三,這段話肯定會被當成不實廣告。雖然導演與編劇皆相同,《40處男》與《好孕臨門》確有著天與地間的差別。相較於前者的輕鬆美國男性式直接幽默,後者顯得苦澀許多:並不是說《好孕臨門》不好笑,而是絕大多數時候,它反應的是一種較沈重、較嚴肅也較無助的心境-簡直是是《同床異夢》的姊妹作。


一反預告片或宣傳試圖建立的形象,《好孕臨門》其實是採用了一個較為冷靜且真實的角度,在探討未婚懷孕以及孩童撫養甚至婚後感情維持等議題。在這過程中,它犧牲了大量幽默感及幻想性,卻帶來許多出奇深入且細膩的生活刻畫。而就如同前一段所提及的《同床異夢》,它在試圖融合笑鬧喜劇與帶著嚴肅且自省角度的劇情融合上其實顯得相當突兀,兩者之間始終無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卻也顯示出許多到了適婚年齡左右會面對的困境。至於溫馨笑鬧但看過即忘的小品如《40處男》,這中間區隔就大的多了。


導演兼編劇Judd Apatow在這裡明顯野心較先前要大的多,他試圖要在維持青春YA喜劇基調的同時,讓類型能夠有所成長,同時探討所有這個階段可能面對的所有問題,結果便是過多訊息充斥在一部電影裡,雖然彼此有關連性但最終降低了電影可能達到的深度或力道,而有些議題處理成功(撫養問題)也意味著其他的持平(婚姻維持)或失敗(育兒),訊息的大雜燴算是這部片子給人最強烈的感覺。而同時,作為一個新導演,Apatow也明顯缺乏控制如此規模的功力,電影本身仍以一般YA片的架構在進行,搭配步調控制的問題讓電影在訊息混亂同時顯得過於漫長,也缺乏除了題材外真正帶動觀眾興致的刺激。真正要搞笑的地方也實在帶不出那份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頂多只是嘴角微微抽動的會心一笑。


然而,他也不時展現出遠超過此種類型的深刻見解。一段車上的爭執、一次懷疑偷腥、一段針對婚姻本質的對話,這些段落有著強烈的衝擊力-因為它們如此真實、如此無奈,出現在這樣一部笑鬧片裡讓人更加意外。整部電影裡其實有著不少針對這些議題的反思與咀嚼,而也有許多部分展現出真正的情感。或許Apatow在撰寫整體劇本上是失敗的,但這也是部有著太多名言錦句甚至段落值得思考與回憶的電影。


同時,就如同他在《40處男》裡有Steve Carrell,在《好孕臨門》裡他也有Seth Rogen做為電影的重心。或許Rogen的Ben沒有Carrell那份自然且渾然天成的魅力,他也用自己本身的易親近與樸實外表支撐住電影。的確,他不是Carrell,在一些真正需要展現情緒的地方他仍顯得有些生澀,但就一個喜劇演員來說,他已經十分足夠。只可惜,相較於Rogen,Katherine Heigl作為電影的女主角Alison顯得平板許多。一方面她的角色並沒有真的太多特色,二方面演員本身歷練也不足(她在實習醫生裡也只算得上第三女主角),加上有限的天分,就讓電影女性這塊明顯較弱。其他配角也較接近Heigl的問題,沒有到太糟,但就只是讓人感到乏味。唯一例外只有Harold Ramis演出Ben的父親,戲份雖然少得可憐(客串頂多),但還是給人留下頗深刻的印象。製作也就如同所有這類電影的水平:不至於擾人但肯定沒什麼好提。


或許,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YA片時代的誕生。當年迷上YA片(如《美國派》)的這些年輕人現在開始進入社會、開始面對現實世界所加諸的真實問題,而雖然如《好孕臨門》、《同床異夢》這些電影主角並不一定真正是逼近30大關的年輕族群,這些電影仍在一般笑鬧裡帶入了年輕族群的恐懼與迷惘,也逐漸展現出題材本身的轉變,從原先只關注在雞毛蒜皮的愛情,開始有了別的東西。


至於《好孕臨門》,它說不上是部好電影。過多想說的話、平庸的執導以及題材本身的混亂讓它失去了許多魅力與可看性。但如果可以,我仍願意推薦它,不為什麼,就只為了片中一個婚姻與電視劇的比喻。

作者:若夏 【My Dark Places】

本期焦點-【v.136】 200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