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毀童話決戰異世界《公主追殺令》
影片以真人情色實演影像為「過去式背景」,以動畫冷血殺戮影像為「現在式主場」,既逆反昆汀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的動畫地位,卻展現出比《追殺比爾》更不可一世的殘酷世界。全片影像處處飄動著一股有如武士道般的堅毅氣息;這股兼具冰與火的力氣,貫穿在一個32歲男人與5歲小女孩之間,展現出動畫電影史上前所未見的冷酷風格。
1‧以「公主」之名進行追殺《追殺比爾》
進入新的世紀,雖然佔據台灣動畫市場半壁江山的宮崎駿,依舊繼續在台灣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不過,隨著台灣國際動畫影展的開啟(2003),台灣的動畫視野也正式與童話說拜拜。科幻題材(2001《太空戰士》、2004《攻殼機動隊2》、2006《心機掃描》)雖然成為台灣動畫迷的新焦點外,《佳麗村三姐妹》(2004)中的暴力與傳統動畫元素(詼諧、溫馨)的結合,更是帶給台灣動畫迷莫大的震撼。然而,真正帶給21世紀台灣動畫迷最大震撼彈的,恐怕非是在今年金馬影展中首度亮相的丹麥動畫《公主追殺令(Princess)》莫屬!
《公主追殺令》真正教人心驚的,不僅在於它以丹麥情色電影工業為背景,還在於片中男主角脫下神(父之)袍,穿起戰袍與黑道一決生死的武士道精神,更在於它透過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女孩,展現出人世間的絕對殘酷。
電影敘述32歲的傳教士奧古斯特,聽聞他的妹妹克莉絲汀娜突然過世,在海外傳教多年的他立即返回丹麥。奧先生回家後才知道老妹竟然是個藝名為「公主」的知名色情片女星;克小姐短短的一生,從名利雙收到一貧如洗,最後結束於嗑藥。知曉老妹留下一個五歲的女兒米雅,並把她交給一名叫凱倫的老妓女來照顧時,奧先生立即找上凱倫,帶走姪女米雅並成為她的監護人。
背負著親人過世的悲傷以及罪惡感,奧先生除了決心要為老妹的死復仇,並且帶著米雅,更打算要洗清老妹在色情工業裡的象徵意義。這個使命在奧古斯特絕望地想要保護他在世上唯一的親人米雅時,逐漸升高成殘忍且暴力的騷亂,並且迫使他做出一了個驚天動地的決定;這個決定最後使得他與米雅一起走上了永劫不回的不歸路。
影片以真人情色實演影像為「過去式背景」,以動畫冷血殺戮影像為「現在式主場」,既逆反昆汀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的動畫地位,卻展現出比《追殺比爾》更不可一世的殘酷世界。全片影像處處飄動著一股有如武士道般的堅毅氣息;這股兼具冰與火的力氣,貫穿在一個32歲男人與5歲小女孩之間,展現出動畫電影史上前所未見的冷酷風格。
2‧以對抗情色進行超越之路
一個男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對抗邪惡團體(色情工業),很是教我們想起《終極追殺令》中的尚雷諾與娜塔莉波特曼。然而,《公主追殺令》繼續踩著超越它的真人「前輩」的步伐前進,它不僅把前人的被動轉為主動(追殺邪惡團體),而且把在過去人類社會中「神聖」的領域,完全逆轉過來--神父變成殺手,五歲的小女孩「自然形成」為情色小天后而不自知。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勢必將成未來動畫片的「經典」。小女孩米雅初乍來到舅舅奧古斯特的家,當舅舅把米雅放進浴缸準備為她洗澡時,這個五歲大的小女孩竟然「不由自主」地伸出手來,很利落地拉下舅舅的褲前拉鍊;米雅後來與鄰近的小男孩們混在一起,她跟這群小鬼提議玩的「遊戲」,教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到有如石頭,這個五歲大的小女孩不僅對著這群小鬼說,我要你們把我按倒在地,還主動把自己的裙子掀翻起來。
這兩種驚天地的言行,觀眾完全不能從動畫的世界中找到它的線索,只有從以真人為「背景」的家庭攝影機中找到它的軌跡。沒錯,這就是米雅的「公主」媽媽「影」響下的「色情」動畫世界。然而,影片要告訴我們的不僅是這股「動畫超越真人」的奇詭世界。
影片完全不解釋為什麼小女孩跟著舅舅到DVD店,最想看的是「功夫片」,影片也不想解釋為什麼這個神父脫下神袍後,立即具有擁有高超的功夫與常人所不可能有的爆破能力。「堅毅」的影片風格直言無諱地「預設」了,動畫世界擁有著「常人所不能」的神奇世界。
3‧以動畫進行對邪惡社會的聖戰
《公主追殺令》雖然頂著今年坎城影展「導演雙周」的開幕片而來,不過,導演安德斯.摩根泰勒(1972~)早在2003年,憑著他那僅七分鐘的大學畢業作動畫短片《謀殺A計畫》,便已名揚國際,除了在該年入圍柏林國際影展外,也在該年的普瓦捷亨利朗瓦論壇影展上獲得「法國影評人獎」,同年這部「腥風血雨」的影片也在坎城影展與金馬國際影展,引起一片嘩然。這部動畫短片歷經了兩年,最後延伸為這部耗資五千萬台幣、長達83分鐘的《公主追殺令》。
安導本人的精巧畫技也同時每天呈現於丹麥的國營報紙《政治報》上,很巧合的是,《公主追殺令》完成的這年的九月,丹麥漫畫引爆了一場中東回教國家對歐洲的「聖戰追殺令」。
這場風波的起因是,丹麥的《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去年9月最早發表了12幅描繪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其中一幅漫畫顯示穆罕默德的頭巾形狀形似一顆炸彈。在伊斯蘭世界,刊登先知圖像已是褻瀆先知,因此丹麥報業此負面描繪穆罕默德的12幅漫畫,導致穆斯林民眾的抗議,也帶來部分極端分子揚言「追殺」的恐怖威脅。丹麥政府雖然發表了「譴責」的汙損行為,卻也同時指出丹麥民族的幽默特質,並強調捍衛民主與言論自由。隨後,丹麥、德國、瑞典、挪威、比利時、冰島及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的報紙也陸續刊登這些漫畫,「堅毅」地表達了捍衛言論自由的立場。伊斯蘭世界孰可忍孰不可忍的情緒與動作亦逐步升溫,該事件於是火速擴大為國際矚目的新聞及政治事件。
很奇妙的是,《公主追殺令》敘述的雖是一個關於一個人對抗一整個色情產業幫派世界的故事,不過這個人的身份很特殊,卻是一位身負「聖」職的神父奧古斯特。奧古斯特失去他摯愛的妹妹克莉絲汀娜,克莉絲汀娜是知名的色情片女星「公主」,他從家庭錄影帶中得知老妹的死的種種前因後果中,他認為這群人的色情世界要為他妹妹的早逝負責。奧古斯特在陷於痛苦與罪惡感的雙重情緒下,於是展開了他洗刷「公主」死後名聲的「聖戰」。
安導表示《公主追殺令》一片是近期社會逐漸「色情片化」,以及色情片產業消耗個人生命的一個註腳。在過去十年內,色情片工業以爆炸性的成長速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產業,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加入色情媒體產業,並且迅速地從普通人被轉化成色情片明星,通常還伴隨著悲慘的後果。
安導的這個說法與做法,教我們吃驚的是,動畫在他手中已然化身為對抗現實(邪惡)世界(片中的真人影像,現實世界中的色情工業)的一場「聖戰」。
4‧以武士道銷毀童話的夢幻世界
丹麥因為安徒生(1808-1875)而成為世界童話的重鎮,安徒生在他眾多的童話故事中,一再塑造美麗純真的小女孩,「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美人魚」、「豌豆公主」,即便驚世駭俗如丹麥巨導拉斯馮提爾(1956~),仍然在《在黑暗中漫舞》(2000)延續安徒生如是美麗又夢幻的的「丹麥女孩」傳統。而丹麥小說大家伊莎‧丹尼蓀(Isak Dinesen,1885-1962),兩大同名小說改編搬上大銀幕的《遠離非洲》(1985)、《芭比的盛宴》(1987),還是變奏地繼續上演著安徒生童話中的「丹麥女孩」的戲碼。
1835年,安徒生在創作了詩歌、小說、劇本,並受到社會承認之後,他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誰最需要他寫作呢?他感到最需要他寫作的人莫過於丹麥的孩子,特別是窮苦的孩子。世界因此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童話作家,人類社會因此綻放出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二十世紀的動畫電影也因此受他影響了一整個世紀。直到同是丹麥人的安德斯摩根泰勒出現,才「斷然」揮別丹麥這一個世界大傳統。
安導生長的這個時代,丹麥不僅不再是充滿「窮苦孩子」的國家,而且已然是「世界幸福指數第一」的國家(註),是當今色情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然而,安導「告別丹麥」的動畫最教我們吃驚的,不在於他坦承自己從日本動畫截取靈感(《謀殺A計畫》的英文片名,Araki: The Killing of a Japanese Photographer,對此完全坦承不諱),而是他把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完全貫注在動畫之中--使得影片最後小女孩、神父殺手都走上慘絕人寰的下場。
面對邪惡(色情工業)已然深深滲入兒童世界這一慘劇,安德斯摩根泰勒認為只有經由這種武士道的絕對精神,人類社會才能真正與邪惡社會相對抗,在這種佈滿日式暴力「神經」(而不只是手法)中,他以為這樣的動畫展現出另一種「非常美麗的電影」。
註:根據2006年七月二十九日來自倫敦的外電報導,「如果您想獲得幸福,那麼請前往丹麥」。英國萊斯特大學社會心理分析的研究人員,28日根據英國智囊團所提供的數據,以獨特的計算方式將世界各國國民的幸福度進行了排位,並且公開了一份以不同顏色標註的「世界幸福地圖」。在這項排名中位列榜首的是丹麥,日本則排在了第90位,墊底的是非洲國家布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