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奶奶:影夢癡愛
瞿友寧在《親愛的奶奶》中,毫不諱言愛看電影的奶奶,啟發了他的電影夢想,問題是他要用什麼電影手法,才能不落俗套,既生動又逗趣地書寫這份電影之愛?

逝去的親人,已經不在了,那是客觀的現實;逝去的親人,一直都在,那是主觀的想像。前者屬於肉身,後者屬於精神,電影的魔法就在於可以雜揉客觀與主觀,創造一個並不寫實,卻可能極其真實的意識世界。

瞿友寧執導的《親愛的奶奶》是一部半自傳體電影,用「半」來形容,一方面是故事源起在於他的成長歷程,源自私密的個人經驗;一方面則是他提煉了一己的私心夢想,點化成為眾人能懂,亦能共鳴的群體迴響。瞿友寧左腳緊踩住當下的土地,右腳則隨著夢想的風勢舞轉,夢想有了土地基礎,就更添了三分人間溫度了
瞿友寧在《親愛的奶奶》中坦承自己會走上拍電影這一行,主要是受到奶奶的影響,祖孫兩人的夢想交集在電影,所以也就適合用電影手法來回溯這場夢。瞿友寧選擇了主筆與曲筆兩種論述,主筆是文化城拍片與戲院迷航記,曲筆則是家庭放映機,兩者兼具了時光交錯的趣味。
曾經有一度,電影文化城(不管是中影或台影)是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人的成長旅遊經驗之一,參觀影棚,享受大恐龍從水底竄升出來的水花四溢與吼叫聲,偶而還會遇見拍片戲組在工作,偷窺一下明星風采,或者見証拍片實務,都是看似微小,卻已足夠快慰的嬉遊經驗。《親愛的奶奶》中柯宇綸飾演阿達的就是瞿友寧的化身(童年時期則另有童星飾演),電影中僅有的一場文化城戲就跨越了兩個世代,一個是他在奶奶帶領下,得見假戲真做的震撼;一個則是跟隨老師到片場參觀,驚識女友李千娜的初戀情。一個是對電影的癡愛,一個是人生的愛慕,同一個場景,同樣是武俠戲吊鋼絲的打鬥場,少年阿達與青年阿達的目光與人影流閃,那是意識與當下視界的流動,驚豔的喜悅寫滿了蜜甜的回憶。

至於少年阿達的眼光一直沒有離開女主角陳匡怡,她也不時回眸一笑,十足勾魂,那份歎息,其實是所有曾經暗戀過電影明星的癡情影迷才能體會的幽微心緒了。
但是這類「電影中的電影」概念,前人已經多次著墨,不算新創,瞿友寧只是藉此展示了「有為者亦如是」的能耐,真正的功力在於透過家庭放映機的壁面投影,訴說思親愁緒。

此時,奶奶洗好了澡出來,完全不知道兩眼空茫,站在門口的孫子發生了多大的心靈拔河,遞給了孫子幾張千元大鈔,嘴裡喃喃唸著:「你還是學生,花錢怎麼花這麼兇......」奶奶的溺愛,更突顯了孫子一度意圖「自力救濟」的不堪,讓才剛經歷天倫洗禮的孫子,更形尷尬,悲糗交織,百感交激的千頭萬緒,盡皆映射在柯宇綸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只能默默受納的呆立身影中,堪稱是《親愛的奶奶》密度最高的高潮戲了。
當然,電影最魔幻的角色就屬飾演父親的張世了。他的軍裝造型,搭配林美秀的流利台語,精準交代了這個家庭是外省男人與本省女人合姻的時代元素,電影中他是只能以幻影現形的魂魄,然而每一回的魔幻現身,卻也反應著華人世界「敬親如親在」的神鬼人信念,所以,劇情走到了柯宇綸的「成人」晚餐戲時,一個鏡頭,四款張世相繼現身,表情動作各不相同,各有好戲可看時,你已經可以確認:瞿友寧不但深諳電影的幻術本質,而且信手拈來,皆有文采,儼然已成一方之家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80】 2013/01/24
其他新鮮事兒

《親愛的奶奶》那些不想遺忘的事 (1/24)

《女巫獵人》殘酷的嗜血童話 (1/24)

《變身》原來,我們都是超人 (1/24)

《親愛的奶奶》沒事,我們回家 (1/24)

《性福療程》身體的意象與隱喻 (1/24)

《荷索之恐龍夢奇地》恣意悠遊如臨眼前的恐龍國度 (1/24)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代大師的代表作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