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隱任務:老調欠新腔
阿湯哥又推出新作了,他想要改變戲路,只可惜新意不多,流汗指數亦不高,留不住任何記憶刻痕。

《神隱任務》想要傳達的訊息是相當清楚且明白的,問題在於導演Christopher McQuarrie選擇了極其老套的方式來呈現,以致於氣壓低沈,讓人難以感受到動作電影的熱血激情。

一,退伍症候群:
01. 戌守前線的戰士,幹過多少不可告人的下流事?累積多少心理陰霾?
02. 受過殺人訓練的戰士,回國後若缺少輔導照顧,是否就成了犯罪地雷?
二,濫殺症:
01. 開六槍取五命,隨意濫殺何其多?(無一字提及槍制管制問題,但從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飾演的靶場主人,在濫殺兇案發生後,急忙取下靶紙,深怕營業執照被取銷的心理,可窺見一二。)
02. 目標一人,株連四人,喪心病狂所為何來?是簡單地用草菅人命的狂人性格來定罪?還是深究其真正的殺人動機?
三,貪腐症候群:
01.行凶首腦是專門槍標無用工程的外國包商,經濟全球化,犯罪形態也正在改變了。
02.買通司法,就能脫罪,就能遮天。
這些訊息,多數缺乏創見,只是重新整理排列,再生利用而已,《神隱任務》或許因此取得了寫實的高度,卻少了洞見與批判的深度。更重要的是,不管導演試圖說些什麼,他有沒有說好呢?我的看法是:沒有。

從「反英雄」到「真小人」,導演Christopher McQuarrie其實不想重複《不可能的任務》中那種科技英雄的戲路,例如:他選擇用寫實拼圖的方式,來呈現「當下寫真」的力量,以致於《神隱任務》安排了兩種格鬥戲,酒吧外的一對五,Reacher拳拳都擊打關節要害,要致殘對手;砂石場的赤手對決,同樣亦只相信生存競爭:沒有花拳繡腿,該斷折的就讓它斷折吧;例如:Reacher重回槍殺現場,從研判狙擊手的暗殺選址,剖析其企圖,完成真相拼圖,那是退伍軍人成了殺手之後,得靠軍人專業來解謎的「殘酷現實」。
至於Zec咬斷手指才活了下來,手下犯錯,同樣只要咬掉手指,就饒他不死,做不到的是凡人,只有一槍斃命,卻也在這種對比情境下,Zec的狠絕陰毒,也取得了讓人髮指的顫抖高頻;只可惜,「反英雄」與「真小人」的最後攤牌,除了情勢分析,再無高明利器,最懂得存活之道的人,反而草草丟了性命,怎不教人悵然若失。

至於湯姆呢?我可以理解演員想要另塑新戲路的用心,但是,太多人懷念他在《不可能的任務》中打造的Ethan Hunt一角,《神隱任務》的平民英雄,有其特色,但是細節魅力不足,又被太多的舊模式給羈絆住了(例如那場飛車追逐戲,豈不讓人看得索然乏味?若非最後有平民掩護的意外轉折,還真是讓人懷疑是不是製片規定導演非拍飛車戲不可,才拍得如此心不甘,情不願?)難免就讓人覺得失落不滿足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79】 2013/01/17
其他新鮮事兒

《00:30凌晨密令》敵將賓拉登討取 (1/17)

《夢遊大都會》老鼠成了貨幣單位 (1/17)

《風雲男人幫》再現黑幫電影雄風 (1/17)

《沉默之丘2:啟示錄》如拿著攻略打電玩 (1/17)

《沉默之丘2:啟示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1/17)

《風雲男人幫》懷舊復古黑幫風情 (1/17)

邁向自製自演影藝全才:馬克華柏格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