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00:30凌晨密令:美學選擇


傑出的女演員,能幹的女導演,讓《00:30凌晨密令》展現了不同於以往好來塢愛國電影的風采,但是事件重現的美學選擇,亦讓電影節奏太顯沈緩。

00:30凌晨密令》告訴世人三件事:第一,沒有女性的堅持與嗅覺,男人查不到911事件發動者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下落;第二,沒有男人的行動,美軍無法擊斃賓拉登,女人的心願難以得圓;第三,獵殺賓拉登其實算不得英雄行徑,只是一場豪賭,美軍賭對了,成敗結果決定了誰是英雄。

比多數男導演還會拍戰爭戲,其實是《危機倒數 2008》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的天賦之一,《00:30凌晨密令》的時空背景與《危機倒數 2008》相近,但在戲劇的稠密度與氣氛掌握上,《00:30凌晨密令》其實更接近於一部新聞事件電影,「重現」賓拉登末日的始末,既是電影的高潮,亦是拍片的始意,但是《危機倒數 2008》的Mark Boal選擇用編年體與大事紀的方式來「重現」歷時十年的獵殺始末,難免就讓人覺得漫長又折磨了(畢竟電影長達157分鐘,兩個半小時多的觀影過程,呼應著Jessica Chastain飾演的女主角CIA探員Maya十年守候的心路歷程)。

00:30凌晨密令》的故事主軸在於CIA究竟怎麼鎖定賓拉登的行蹤?又如何下令攻堅?奧妙在於前頭線索皆錯,歷經十年抽絲剝繭,才完成拼圖,在這個主軸上,Maya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進入CIA後的唯一工作就是要找出賓拉登,她就憑著毅力、直覺和鍥而不捨的決心,才完成使命,這符合著好萊塢電影的造神品味。

Jessica Chastain的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齊備了所有造神運動的元素:獨居、沒有親人,沒有朋友,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擁有完全獻身的純美理念。工作上,從旁觀拷問到主審用刑,她的「進化」有著「專業」的狠勁;從餐廳爆破、同仁捐軀到車庫遇伏,整個人浸泡在血海中的情仇,亦為她的堅持,添加了不少柴薪能源;從簡報的口吐髒話到在窗玻璃上塗寫「猶豫」時程,鞭策長官行動的眼神與姿態,同樣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趣味。

有她在場,電影不致太過陽剛;有她調味,男人的豬頭濁氣益鮮明,雖然最後非經她認屍不可(其實,她又何嘗見過賓拉登?)的劇情設計,屬於太煽情的好萊塢造神術(驗DNA更有說服力吧),但是導演讓她走出軍營,獨對蒼茫大地時,精神與氣力幾近崩毀的唏噓,卻也是極動人的真情流露(當然,最後的一架大軍機就只接她一人返國的場面,又是另一款的美國愛國主義的虛榮極致了)。

00:30凌晨密令》的真正困局在於導演的美學選擇。獵殺賓拉登是美國近代史上的大事,但若拍成約翰.韋恩的牛仔式勝利或布魯斯.威利的終極警探式勝利,只不過是好萊塢又多了一部配著爆米花吃食的愛國主義電影。凱薩琳.畢格羅最後選擇了類新聞紀錄片的「寫實」手法,她敢做如此抉擇,膽識確實不凡,只可惜最後只做到了「反英雄」的美學選擇:行動前,眾家男兒總要奚落女性的線索與判斷;半夜展開行動,先是直昇機迫降,既是喝叱,又是爆破炸門,都已經鬧得乒乒乓乓了,賓拉登的手下還不知應變?不近情理的「事實重現」,固然可以說一切帶有三分僥倖(畢竟美軍非神),但也確實削弱了觀眾的期待與震動。

正因為《00:30凌晨密令》的調性一直緊守著新聞紀錄片的「寫實」風格,讓導演凱薩琳.畢格羅得能揮灑的戲劇空間其實有限,因此很難出現扣人心弦的高潮戲。但是她還是極其用心地用了「對比」手法來探索「重現」的藝術可能,例如:片頭的911事件原音剪輯,藏有多少美國受難者臨終前的吶喊與驚恐,隨後的審問虐囚戲,同樣是呻吟,但是角色換成了中東人,苦難的因果,在聲音的對比下,有了脈絡相傳的連結點。

至於CIA明明用了毆打與灌水等刑罰來逼供,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卻高舉道德大旗,在電視上宣稱美軍絕不會虐囚,個個都是刑求高手的CIA幹員,看著總統在電視上大放厥詞,政治騙術與人間現實的曖昧性,就昭然若揭,凱薩琳.畢格羅無需聲嘶力竭找人批判,她讓觀眾目睹矛盾,自行解讀的「並列」處理手法,有些機巧,但仍不失聰明,只是雕琢刀法明顯了些。

從選材到執行,《00:30凌晨密令》反應著美國人的911情意結,但從藝術表現上來審視,《00:30凌晨密令》就顯得單薄且乏力了,美國奧斯卡獎最給予劇情片、編劇、女主角、剪接和音效提名,忽略了導演,或許也反應著如此觀點。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379】 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