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1從零開始:穿新衣
凡夫俗子換上一套光鮮亮麗的新衣,肯定就會吸睛,就會引發討論,更何況是麗質佳人?只不過,終究還是得回到新衣下的肉體,唯有本體突出秀異,才會成就傑出。畢竟,新衣只是包裝,骨子裡的血肉才是關鍵。

馮德倫執導的《太極1從零開始》就是一部極其講究包裝的電影,處理得既大膽又極其纖細,把武俠小說常見的「傻小子從宗師」主題(三分郭靖?七分張無忌!),換上了電玩世界愛用的新式語言與活潑型式,取得了與年輕觀眾對話的互動空間與平視高度,但也因為形式上採取了隨處可出,無所不在的「註解」筆觸,一直提醒觀眾冷眼旁觀就好,不必太投入,這種「疏離」效應,看似拉開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實則另有新穎刺激,反而從「清醒」的形式上,「提醒」觀眾要多動點心思來研究底層用意,因而得著全新的觀賞感受,這種美學距離的發想,從設計到執行,都極用心。

《太極1從零開始》的這件新衣,我取名為「有什麼不可以」,款式至少有三種:
一,電影角色為什麼不可以自報山門?角色歸角色,演員歸演員,認識角色的時候,同時認識演員的背景,誰曰不宜?因此從武術冠軍到70年代武打片紅星,每位角色初出場時,都配有過去來歷的字幕介紹,打破了「人歸人,戲歸戲」的框架,無所忌諱的直率野性,就得著了揮灑自如的空間。
至於這種把幕前幕後的資訊全都串連一氣的美學選擇,不也就是「後設主義」的另類實踐?結構清楚,效果亦鮮明:不但直接在銀幕上完成觀眾的心理期待,腦波與記憶運算,還提供更多更直接的訊息線索。

二,電影角色不就是類似角色扮演遊戲嗎?曾經出現在電玩遊戲上的美術招式,其實都可悉數橫移。所以在武戲時,怪咖楊露禪(由袁曉波飾演)的三花聚頂神功發威時,可以像《七龍珠》等電玩動漫的主角一般,眼露白光,神力四射,有如猛龍過江;所以在文戲時,陳家溝的房舍位置,都可以有字幕註解,甚至還會出現?與!等象徵角色追問真相時的心情符號的心情,平心而論,這些奇巧設計,實用意義不大(尤其地圖標示其實根本用不上),卻是逗趣噱頭,而且顯示了本片與以往武俠電影截然不同的風格與身段。
三,電影類型為什麼不可以雜抄百家?《太極1從零開始》在介紹楊露禪童年時的戲份時,刻意走回了默片的形式(畫面是黑白的,沒有演員對白,只有字卡介紹情緒與情節),乍看之下,似乎是想和法國電影《大藝術家》玩起對話遊戲,其實則是透過「老」電影的舊模式,讓電影的舊時氛圍憑添無數趣味,導演馮德倫就是如此挖空心思地在細節上逗樂觀眾。
其次,那艘特洛伊一號,明為火車頭,卻又像極了太空船,根本就是雜抄百家的拼貼產品,對陳家溝的人而言,洋人確實像極了外星人,新科技的破壞力也確實可觀,光靠這艘特洛伊一號,神話和外星人的傳奇都有了趣味連結。

從形式到招式,《太極1從零開始》確實務求翻新,也達到譁眾取寵的效果,肯定可以創造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但若肉血身軀乏善可陳,電影的形式噱頭,就未必能起了這麼大的效應,馮德倫在細節上的雕琢,就讓全片有了更多聚焦的空間。
例如,陳家拳不傳外人,確為封建時代的保守思維,也成了近親繁殖,其力日弱的生態鐵証,在洋槍洋砲都已侵門踏戶的時刻,擇賢傳技,不亦是適者生存的必然選項?楊露禪的堅持與突圍,就不讓人意外了。
例如,楊露禪最大本事就是過目不忘,立刻就能依樣畫葫蘆,當初他因此被師父相中;闖盪陳家溝也是靠著天生悟性,學樣比畫就能闖關的本事,最後要他混進特洛伊一號去描繪內部機關擺設時,同樣也是靠著他的眼力和記性,細節首尾呼應,理性邏輯就更深植人心了。

《太極1從零開始》衣著鮮豔,骨子裡卻很古典。傻小子終成宗師的傳奇,所在多有;洋槍洋砲挑戰中國功夫的對決遊戲,也終究得在國粹新詮和民族主義的情懷中找到濫情出口,雖然馮德倫用心用力換了新包裝來說老故事,然而工業革命蹂躪中國的歷史創傷,誰人有力逆轉?又如何找到讓人服氣的逆轉解釋?馮德倫的第一回合,一如陳家溝的奇襲,神出鬼沒,大獲全勝,接下來就得看編劇如何在二部曲與三部曲中自圓其說,更上層樓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64】 2012/10/04
其他新鮮事兒

《月升王國》孩子的成長 (10/4)

《盜數計時》驚天動地60秒第二集 (10/4)

《逆光飛翔》如果生命中還有件事是幸福的 (10/4)

《逆光飛翔》你也可以散發耀眼的光芒 (10/4)

醉後怪咖胖查克,競選魁櫑大丈夫 (10/4)

《逆光飛翔》他看不見外在的光,卻讓她看見了內在的光 (10/4)

《愛上羅馬》也許伍迪艾倫沒有這麼喜歡羅馬吧?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