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五):超級英雄王國漫威教我的事
前4篇感想分別介紹漫威77年歷史、內部的慘烈鬥爭、8大成功秘訣和8個未來隱憂,最後一篇是筆者的個人心得,其中也會告訴你,為什麼漫威能在六零年代奠定市場地位,建立引以為傲的漫威宇宙?為什麼《驚奇四超人》《蜘蛛人》要不斷重拍?
花了八個月看完漫威公司推薦給我的歷史書,再用三個月整理筆記、收集資料和完成四篇感想,分別介紹漫威的七十七年歷史、內部的慘烈鬥爭、八大成功秘訣和八個未來隱憂,最後一篇就是我的個人心得,分為「漫畫創作」、「公司經營」、「職場應用」和「個人收穫」四個部分:
有圖有真相,書本和部分筆記
Part 1:漫畫創作
【漫畫是文化也是娛樂】
在九零年代,漫威發現許多讀者收藏漫畫拍賣賺錢時,覺得機不可失,針對同一本漫畫設計多款封面,並採用不同包裝,大量印刷衝高銷售量,導致市場供過於求,以及公司的虧損。
我念書的時代都是買卡帶或 CD,封面和包裝千篇一律,現在的 CD 包裝琳瑯滿目,不光盒子超大,還送贈品,賣超過多少張還有慶功版,其實最該重視的還是到底有幾首好歌。
同樣的道理,一旦漫畫純粹被當成股票買賣,就如同打扮花枝招展,毫無演技和內涵的花瓶演員,失去了最重要的目的──娛樂讀者。既然漫畫是美國主流文化代表之一,公司的經營者和創作者要有此認知,以供應最多創意和最高品質的漫畫為目標。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看到書本中提到好幾位作者和畫家不歡而散,甚至一輩子結仇,其實非常感慨,尤其是黃金組合—人稱The Man 的作家 Stan Lee (史丹‧李),和被譽為 The King 的畫家 Jack Kirby (傑克‧科比),漫威今日的金雞母或大片江山,幾乎全是由他們聯手打下基礎,創作了《驚奇4超人》、《浩克》、《鋼鐵人》、《雷神索爾》、《X戰警》等知名主角,可惜合作關係維持十年而已。
左邊為 Stan Lee,右邊為 Jack Kirby
當然一人身兼作者和畫家,又使漫畫暢銷的例子也有,像《灌籃高手》的井上雄彥,不過屬於少數,大部分的漫畫需要兩人合作,如果時常爭論誰的功勞最大,或是看不起對方的工作,一定多少會影響漫畫品質,尤其家醜鬧到被媒體報導,更會造成讀者的負面印象,因此最完美的情況就是魚幫水,水幫魚,才是讀者的福氣。
P.S.關於漫威「老闆 vs 員工」、「公司 vs 創作者」、「總編輯 vs 創作者」、「畫家 vs作者」之間的鬥爭,請參考文章:《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三):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慘烈內戰—給經營者和上班族的必修管理課。
【創意是最佳差異化策略】
為什麼漫威能在六零年代奠定市場地位,建立引以為傲的漫威宇宙?關鍵在於不走回頭路,不再追隨市場趨勢或模仿對手策略,放棄犯罪、恐怖、西部牛仔或羅曼史等題材,改為推出原創主角的獨立漫畫。他們靠著不斷創新,成功引領風潮,並累積競爭優勢。
除了老闆的支持、畫家把構想化為人物的功力,作家 Stan Lee 更功不可沒。同一本漫畫能委託多位畫家製作,但滿腦子充滿鬼點子的作家似乎就只有 Stan Lee。我很佩服他在五十多年前就想出那麼多超級英雄,主角們的超能力、武器和裝備到今天看起來還是很炫。
另外,創意是刺激科技發展的因素之一,先有想法產生,才有機會成真。不少人受到《Star Wars / 星際大戰》和《Star Trek / 星際爭霸戰》的影響,長大後想辦法把電影或影集中的科幻概念化為實際產品。
【定義目標顧客】
七零年代的漫威認為漫畫循環 (cycle) 約為三年,換句話說,每三年讀者群就會更新,小朋友進入青春期之後,就不再愛看漫畫,所以內容要永遠以十歲的小孩為主要對象。其實每個世代的讀者個性和喜好都在改變,如何去找出目標顧客是很重要的,可以專門主打特定族群,或者規劃不同的產品線,某一類的漫畫針對成人市場製作,充斥較為暴力的畫面、較為黑暗的劇情,另外一類以小朋友為主,劇情相對簡單,各個擊破。
【自己打自己】
漫威當年把旗下某些超級英雄的版權賣給其他公司,造成今天的競爭局勢。舉例來說,漫威影業自製《鋼鐵人》、《雷神索爾》和《復仇者聯盟》等電影,一方面和死對頭DC 對抗,像《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以及未來的《正義聯盟 I》,另一方面要跟自己授權的人物對打,例如《蜘蛛人》的版權在索尼那邊,他們不斷重拍電影,才能維持版權。至於《X戰警》、《驚奇4超人》和《死侍》的版權屬於福斯,從2000年起拍攝了多部《X戰警》電影, 2011年又陸續推出前傳三部曲,包括前陣子上映的《天啟》,去年也重拍十年前的《驚奇4超人》,票房好不好是其次,目的是為了保住版權。
P.S. 漫威推出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電影是索尼同意,《蜘蛛人》才能客串演出。
漫威人物的版權分布圖,自己的為中間紅色圓圈,福斯為右方藍色圓圈,最左邊為戴墨鏡的 Stan Lee,想出一堆超級英雄可是版權都屬於公司。
面對來自多家片商的挑戰,漫威竟然從漫畫動手腳,從 2012 年起取消發行《驚奇4超人》,在2014 年把《X戰警》中人氣頗高的《金鋼狼》弄死,讓漫畫無法變成刺激票房的推手。這個作法我覺得很糟糕,刻意更動劇情,成為打擊對手的工具,完全背離創作漫畫的初衷。
【流傳後世的影響力】
漫威的作家兼作家 Jim Steranko 曾說過:「I believe that happiness is nothing, I don’t think people were put here to be happy. I think if you decide to be an artist or writer, you automatically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alone. However, after your 50 or 60 years are up you’ll be able to look back and see this output that you’ve done that will endure long after you’re gone, and will continue to fill the min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 我並不在乎幸福與否,更不認為人們在漫威上班能感到快樂。假如你決定要以畫家或作家為職業,就必須有一邊忍受寂寞一邊工作的心理準備。不過當你到了五十或六十歲的年紀,回顧多年以來的付出,會很欣慰原來所做的一切很值得,即使不在人世了,你的漫畫作品仍繼續活在數百萬讀者的心目中。」
雖然漫威的內部氣氛不好,畫家時常被壓榨,用微薄薪水負擔超量工作,一不景氣就被開除,絲毫沒有保障,但至少在漫畫或文化產業的員工可以學習Jim 的工作態度,不見得每份職業都具有流傳後世的影響力,因此要認真看待,讓每一部作品都有機會成為自己的代表作。
Part 2:公司經營
【有競爭才有進步】
漫威在八零年代一度有機會買下勁敵 DC,後來被控告涉嫌壟斷市場而交易告吹,其實我很慶幸併購案沒有成真,不然漫威製作的《超人》或《蝙蝠俠》一定跟 DC 的精神差很多。另外,1992年《蜘蛛人》的畫家 Todd McFarlanes 和其他六人離開漫威自立門戶,成立 Image Comic 漫畫公司,出版《Spawn / 閃靈悍將》等作品,那是以往漫威的編輯不會同意的內容。
我樂於見到漫畫產業的良性競爭,無論是漫威與 DC 的雙雄爭霸,或者哪一天出現後起之秀,他們各自創作的人物個性不同,風格也有差異,讓讀者能看到更多的原創內容。
【百年大計】
漫威是 1939 年成立的,已經有七十七年的悠久歷史,而漫威影業從 2008 年自製首部電影《鋼鐵人》,到 2016 年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部部賣座,上映計畫已經安排到 2019 年,第一個十年的計畫底定。如果想成為百年企業的話 (漫威所屬的迪士尼公司到 2023 年就滿一百年),那後續整體策略必須謹慎考慮,下一個十年的計畫是什麼?一年兩部甚至三部電影的步調是否太快?會不會太早讓太多超級英雄登場,超過觀眾能接受的極限?
P.S. 關於漫威公司可能會遇到的八大問題或瓶頸,請參考文章:《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四):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成功秘訣和未來隱憂。
Part 3:職場應用
【板凳球員或先發大將】
2000 年是漫威剛脫離破產危機,百廢待舉之時,作者 Mark Miller 卻選擇在此時加入漫威,他一向很欣賞公司的西部拓荒精神,除了四零和五零年代採取模仿策略,市場流行什麼就畫什麼,六零年代起就堅持自我風格。盡管有些失敗,有些成功,可是至少勇於嘗試。 Miller 認為待在太成功的地方很無趣,在高手紛紛出走、創作者沒興趣任職之際,反而更能大肆發揮,由他負責的《X戰警》和《驚奇4超人》獲得好評,之後又接下《Kick-Ass / 特攻聯盟》和《Wanted / 刺客聯盟》的編劇重任。
畢業生求職或上班族轉職時也可以思考──要加入規模大、有制度的大公司?或是剛成立、前景不明的小公司?前者較有保障,但出類拔萃相對不易;後者要賭上前途,但發揮的空間較大,能把系統簡化或流程改善就是自己的功勞,晉升難度較低。
【多元化的分組】
漫威時常讓旗下的超級英雄組成小隊或聯盟,並不斷更換組員或整組換掉,最終的目的是帶來新鮮感,藉由成員之間的互動編出新劇情。現實生活裡這種方法其實很有用,無論是在學校或公司。
我在美國攻讀南加州大學企管碩士時,一年的時間包括五個學期,總共參與十五次小組作業,全班五十六人中曾跟四十位同組過,學校更安排我避開跟台灣同學一組,藉由國籍、文化和職業差異激盪出更多想法,像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員、泰國的女明星、西班牙的建築師…等。
在公司裏的專案小組,通常要合作的部門很固定,幾乎都是老班底,頂多是換成新人,教育訓練課程就不一樣,通常我會給人力資源部建議,每一組的成員有男有女,並來自不同部門,像研發、PM、業務、品保、物管或採購…等,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負責業務不同,多樣化的意見才有創新的火花,而且能多認識跨部門的同事,假使將來工作有交集,等於提早打好關係。
Part 4:個人收穫
【多種資訊管道】
當研究某一特定主題時,最好能多方收集資訊並交叉驗證。《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的作者是 Sean Howe,身為記者的他雖然有親身訪問加上收集文獻,卻侷限於單一角度介紹漫威的歷史。正好我以前讀過漫威作者 Stan Lee 的自傳,再把書本拿出來重讀,發現對超級英雄的構想來源描述地更詳細,畢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點子。另外,書本中針對漫威影業的著墨較少,就由紀錄片電影《Marvel Stories / 漫威:超級英雄王國》來補足。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這本書真的很厚
此外,漫威公司有七十五周年紀念影片,可是以人物介紹為主,《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書本裡才敢提到內部員工的不合,紀錄片電影則報導許多公司內幕,作者和導演反正不在漫威工作,能大膽以第三者的角度揭發秘辛。
為了增加文章的廣度,我還看了不少 YouTube 介紹美國漫畫歷史的影片,以及網路上採訪漫威管理者的文章,對照書本內容,才能寫出內容還算充實的五篇感想。
【我的漫威宇宙】
「漫威宇宙」就是漫畫中超級英雄所存在的虛擬世界,讓主角互相出現在其他人的劇情中,甚至合組聯盟對抗壞人,這樣如果讀者特別喜愛某一位主角,不僅會購買獨立漫畫,還會想看他或她現身的所有漫畫書。
「漫威宇宙」的條件之一就是角色眾多,大幅提升互相交集的機率,經營部落格也能應用類似概念,我寫了十一年,累積超過三百五十篇文章,因此每發表一篇新文章時,最後就附上《延伸閱讀》,可能是作者的另一本書、相同的產業或類似的主題,讓舊文章有再次曝光的機會。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
這是破我個人寫作紀錄的一本書,上一本讓我花很多時間寫感想的是前公牛隊和湖人隊教練禪師 Phil Jackson 的《Eleven Rings》 (中文版翻譯為《領導禪》),分成上中下三篇,約三萬多字。相較之下,這本書寫了五篇感想,合計五萬多字,有點類似迷你論文。對我來說,研究一個有興趣的主題或公司,唯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了解地更深入,並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感想。
能把五篇文章都看完的讀者,真的要致上最高敬意!謝謝您的耐心閱讀,希望能幫助您對漫威多一點了解!
文章回顧: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漫威超級英雄的由來,可閱讀第一篇《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一):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誕生與殞落 。
文章回顧:如果想了解漫威影業本身,以及講述漫威與其把漫畫人物授權給好萊塢,不如嘗試自製電影,開啟《復仇者聯盟》電影製作的序章。可閱讀《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二):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浴火重生和電影之路(上) 。
文章回顧:外人只羨慕漫威的風光與榮耀,看不到背後無數的鬥爭與犧牲,我分成「老闆 vs 員工」、「公司 vs 創作者」、「總編輯 vs 創作者」、「畫家 vs作者」四個面向,介紹真實發生在漫威的內戰,並分享所學到的管理觀念和做法:《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三):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慘烈內戰。
文章回顧:關於漫威公司可能會遇到的八大問題或瓶頸,請參考文章:《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四):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成功秘訣和未來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