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霧花園》觀後感:以花園喻戰後的創傷與記憶
《夕霧花園》傳達讓一段傷痛能被療癒與安定,倚靠的是對記憶的改變,以園林設計的巧思藝術,來重述馬來西亞二戰後的歷史傷痛。
電影《夕霧花園》是改編自陳團英曾入圍曼布克獎決選名單的同名小說,以馬來西亞二戰歷史為背景,走過英國殖民再被日本占領,在日本投降後又經歷過英國與馬來西亞共產黨爭權,如此顛沛流離的2、30年歲月,以女性主角雲林為主,一座山中的人工花園為輔,相互交織,並以人打造花園的「借景」藝術等手法,來以景喻戰後的人心創傷與內心變化,點出了戰爭的歷史,也聚焦了戰爭下的矛盾人性。
《夕霧花園》描述二戰後逃離日軍拘留營的雲林,替英國官方工作,協助審判日軍,她私下打聽她和妹妹雲紅曾待過的拘留營位置,希望找回妹妹雲紅遺體。當時,她和妹妹、所有人被矇住眼帶到拘留營,而不曉得實際所在位置。即便,已在審判日軍最高階級的軍官以後,她也僅得知她的拘留營代號是「金百合」。
在無從得知妹妹下落,雲林決定完成妹妹雲紅心願。雲紅小時候與雲林曾隨父親參訪過日本京都,被日式庭園所感動,那時著迷日式庭園,在日軍拘留營時,也以想像中的夢幻庭園,度過痛苦的時光。雲林想完成雲紅的庭園,她拜訪住在馬來西亞、曾經是日本皇家園林師的中村為師,她與中村學習如何建造庭園,也在過程中重新看待她曾經歷過的戰爭歷史傷痛。
《夕霧花園》全片敘事及節奏嘗試還原小說中的典雅美麗氛圍,在三段時序──雲林在拘留營、雲林與中村學習及雲林中年後當法官找尋記憶,清楚而條理分明地相互逐漸貼合,最後在結局匯流連成一氣。鏡頭與畫面選擇也多仿效戲中提到的「借景」,在鏡頭設計表現上處處有巧思,例如雲紅的慰安婦房間的窗框縮放到房間全景;雲林認為藝術有國界之分,但晚餐時麥格納斯卻分享聆聽蕭邦協奏曲與華人妻子的結識;雲林背上紋身時彷彿經歷雲紅的痛楚般。
電影也藉著花園為中心,勾勒戰爭加害者與被害者間的模糊氛圍,以及加害者的神秘面向,又以中村身分的矛盾,雲林對中村愛恨交織的情感,來重現戰爭下人心破碎不再的各種面貌,也最後用借景中的「借時間」,來傳達讓一段傷痛能被療癒與安定,倚靠的是對記憶的改變,也即是雲林背後鞭傷被轉化為大片美麗紋身的用意,也是夕霧花園被建造在馬來西亞雨林中的意義,亦是中村對雲林彌補的所作所為。也可以說,藝術即是讓戰爭中的記憶能被重新跨越與看待的「借景」,人也因著記憶的改變,帶著這分美麗繼續前行。
《夕霧花園》電影將小說營造的氛圍如實改編(人物與情節設定則有所更動),借景抒情的影像在直白中藏有幽微留白,個人與歷史格局上都平衡兼顧;唯一可惜是礦坑大爆炸的片段,拍出的抖動爆破效果稍差,有些令人不忍直視。演員部分,李心潔與阿部寬都令人沉浸在角色中,演出充滿火花,而張艾嘉中年後的雲林,在知曉中村心意後的大哭,很難不讓人鼻酸落淚,對於這段歷史,觀眾至此也有了另一層視角去觀看,即便當中可能仍充滿了無盡的哀愁與哀傷。
相關文章
- 《夕霧花園》該抱持什麼態度來看待歷史? (2019/12/06)
- 《夕霧花園》是借景亦是寄情 (2019/12/02)
- 《夕霧花園》:借景,窗框內外的兩樣風景 (2019/11/26)
- 聊《夕霧花園》:電影中的演員火花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