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雙子殺手》:臨場觀看兩個威爾史密斯對打
李安新片這次主打的技術,台灣試片看的是3D+60幀,確實可以看出差別,尤其是在動作場面。新技術的感覺如何?大致上,少了傳統爽片手法的速度炫,改成是另一種逼真的緊張,讓觀眾會緊繃著看。
《雙子殺手》給我的感覺有點複雜,很像是一些熟悉的元素但做了不同的組合,混合了什麼?有超清楚的技術,有真實到不太真實的動作,有很B級動作片的劇本,有無法放感情的劇情,有單獨看質感很溫柔的戲,有大牌紅星,有平板的角色等等,本文就一項一項慢慢說吧。
首先,先說說這次主打的技術。李安拍攝用到120幀,台灣上映的戲院有3D+60幀的(非IMAX,IMAX的都只有24幀,只有花蓮有IMAX 3D+60幀),我們試片看的是3D+60幀,確實可以看出差別,尤其是在動作場面,有很不同的感受,如果想體驗技術,一定要進戲院才行,且要記得確認一下戲院放的版本。
所以新技術的感覺如何?確實有一種人就在旁邊的真實感,在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影響。比如飛車追逐戲,傳統的爽片可能用一些炫技再加上運鏡、快慢動作、剪接等等方式,讓觀眾覺得看起來帥斃了,而《雙子殺手》為了呈現臨場感,有直接跟拍的方式,加上超清晰的技術,觀眾會體會真的在路上騎車的感覺,可是看太清楚的真實性反而會顯得比較…慢,沒有傳統爽片手法的速度炫,改成是另一種逼真的緊張(但逼真就受限在不會誇大)。可是換到另一個槍戰場面,機關槍掃射時,觀眾完全能感受身在建築物內部所有身邊的東西被打爛的那種超大火力,每一槍打來的威力都會嚇到震一下,這種用法就很有壓力。另外還有像是近身格鬥扭打,比較普通一點的動作(你勒我、我壓你的那種)會有真實的力道感和痛感傳給觀眾,本來不太有吸引力的打法,在《雙子殺手》倒也蠻讓觀眾會緊繃著看。
至於故事呢,就真的是純粹搭動作片用的故事而已,找個理由讓超強的主角被追殺,然後反擊,這樣就可以一路打打打打到片尾。至於過程中的陰謀、計畫、組織野心等等,都不用認真,還蠻像B級動作片會搭的故事。(但像我自己九○年代是B級動作片迷,我看這類動作片時真的不太計較故事,很習慣了,看起來其實倒不覺得是問題。)
其實《雙子殺手》的故事有著不錯的設定,自己v.s.自己,且是有經歷之後的自己當主角,去對付年輕的自己。這個設定有很不錯的發展空間,可惜在《雙子殺手》並沒有把這個題材玩出火花來,一些說服和轉折都很簡化,掙扎或是悔恨也是不太有感染力,就是…商業動作片等級的深度。主角已經算相對有點故事的了,老的版本是在歷事很多之後開始有良心,小的版本則是年輕氣盛但還不是很清楚方向,讓未來的自己去帶年輕的自己,是個蠻好玩的點子,但著墨真的是少了,沒發展出什麼可看性來。
主角之外的角色更是平板,就真的只剩下功能性,很感傷的是才在《無間行動》看到克里夫歐文飾演一個出一張嘴、前半看似很厲害最後卻又很弱的壞好人,沒想到在《雙子殺手》還是同樣類型的角色,只是給主角有個對手而已。主角身邊的其他夥伴角色,總是要有個女性角色,再加個好笑一點的甘草角色,甘草還要兼一些打雜(比如他們要去哪裡,這個角色就能開飛機載他們去,很方便)。
《雙子殺手》似乎還有個訊息要傳遞,就是人的「不完美」是好的,但這個訊息也流於對白,說得很漂亮,卻沒有在故事中展現出為什麼不完美的真人反而能盛過完美的人造人,戰勝的方式只是一些環境技巧,而不是強調出人性的重要,都掛在嘴邊的訊息,也會顯得說服力不太夠。
有趣的是李安還是蠻會處理一些質感,所以即使故事無法說服你去體會角色的心境,在每個橋段的當下,單點式的感覺都拍的還不錯。就是說,若不看前後,突然切進來看到這一幕可能就會被吸引看下去。有些橋段有種很奇妙的溫柔感,動作片中帶一點這種味道還蠻不錯,或許是因為李安抓角度、抓呈現方式的經驗讓一些人情味能流露出來,但那並不是因為故事發展下來角色得到觀眾的連結。
《雙子殺手》還加了一些小聰明鬥嘴式的幽默對白,好不好笑見仁見智,我覺得還蠻有趣,但我確實也有聽到有人覺得廉價。喜歡不喜歡角色可能會有蠻大的影響,威爾史密斯算是個討喜的演員,即使角色沒有刻劃很深,觀眾也可能會因為是他演的所以多喜歡角色一點,有這個作用的話也會讓他的對白更好笑一些。反之,若不特別喜歡這個演員,又覺得角色心理層面不夠說服力時,對白可能就變成耍嘴皮子了。
不知道大家對《雙子殺手》的期待會是如何,就我個人來說,其實我看得過程還蠻享受,我想的不是李安的片應該要如何(比如李安的動作片也應該很有故事深度之類的),我想的只是動作爽片多了李安會不會多些不同的感受,用這樣的角度切入,是真的有被娛樂到,雖然戴著3D眼鏡有點累,夾著頭側邊也不舒服,眼睛也比較累,但還是目不轉睛看完近兩小時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