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未來的我們》── 失根的遊子,飄零的青春...


年輕的導演法拉茲夏利亞特(Faraz Shariat)以自身家族真實經歷,以及初中寫作的一篇半自傳體小說,改編成電影。片頭與片尾特別置入導演真實的家庭錄像,安排親生父母參與演出,打造出一種虛實交錯恍如隔世的電影氛圍。

年輕的導演法拉茲夏利亞特(Faraz Shariat)之前拍過短片、廣告、紀錄片,這次以自身家族真實經歷與感受,以及初中時所寫作的一篇半自傳體小說,改編成電影《未來的我們》(Wir/ No Hard Feelings),拍出了這部觸及難民面臨生存困境、第一、二代移民家庭親子之間的思想歧異,以及同志戀人雙重不容於群體的被壓迫感,交錯出一齣探索流亡異鄉遊子與移民家庭之間,關於戰亂傷痛、歷史紛爭、國族語言文化與身份認同、親情、愛情、友情、夢想與青春多元議題的電影,片頭與片尾還特別置入了導演真實童年的家庭錄像,安排親生父母參與演出,打造出一種虛實交錯恍如隔世的電影氛圍。




隱藏在看似夜夜笙歌無性不歡的同志浪蕩身影背後,有著親子之間無法溝通的內心孤寂,透過片中三位年輕遊子虛無難以掌控的青春,身為失根的遊子,不管在異鄉停留的歲月有多長,語言的隔閣,文化宗教信仰的差異,不管經濟狀況如何,總是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正值原本美好的青春年少,握在手中的卻是那樣虛空飄零,讓這些漂泊在異鄉不安定的靈魂,苦苦在活在當下與仰望未來之間的巨大浪潮中煎熬,找不到一個可以安定下來的身心出口,只有彼此相依時的體溫,得以撫慰一點點的孤寂。

電影中有許多動人的對白讓人深思,像是:

「媽,你想知道些關於我的什麼?我想能更多了解你的想法?讓你從我們家人之中學到更多的經驗,你有給過足夠時間來了解我嗎?你要知道我們這樣早出晚歸打拼,都是為了要給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你為什麼不肯說德語?想表達真正的自己已經很難,為什麼還使用不熟悉的外語?」

「現在的我,一直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原本我應該要過的世界,另一個是現在我正在過的世界...」


全片透過迷醉的音樂與酒吧中青春肉體的交纏中,拉開一幕幕令人不忍卒睹的青春夢碎,在看似詩意滿分的影像背後,有的只是一張張看不見未來的迷惘青春臉孔,那種無語問蒼天,強顏歡笑的短暫溫存,讓人看過久久不能自己,也引領觀眾去深思,關於國家、民族、家庭、個人之間愛恨難解的多元議題,我們想給下一代怎樣的未來,就該從現在好好做起。

本期焦點-【v.0786】 2020/11/25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