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死因無可疑》:有隻雀仔跌落水…


施虐是會傳承的,會作為人類負面情緒的一種,如同與陽光一起存在的陰影。當受虐者無法從中僥倖逃脫,將會導致受虐者的爆發反抗或是自我毀滅,且無論是哪一種後果,都無庸置疑的是悲劇的來源。

你知道施虐是會傳承的嗎?當一個人在長時間被虐待及成長的環境下,成人後的發展隱涵著心理層面的疾病之餘,在情緒上也會趨於冷漠和焦慮,當他們無法面對恐懼的創傷去發洩情緒及哀悼時,最後改變的將是他們對自己內在的負向訊息。且無論是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或是精神層面的折磨,即使暴力持續時間不長或是施暴程度不深,都會作為人類負面情緒的一種,如同與陽光一起存在的陰影。當受虐者無法從中僥倖逃脫,將會導致受虐者的爆發反抗或是自我毀滅,且無論是哪一種後果,都無庸置疑的是悲劇的來源。

對孩童而言『家是棲息之所,但同時也是被虐待的存身之地。』 幼小的他們無處可逃,只能被迫『習慣』這樣的生活形態,當然,這也是改變孩童人生態度,在心理落下啟印的來源,在某個時間、某個機會,都是一觸即發。

斯德哥爾摩症後群一詞,源自1973年的一宗綁架案件。當時兩名歹徒搶劫斯德哥爾摩的一間銀行,並且挾持四位銀行行員,歹待與警方僵持100多個小時後才投降。可是事件落幕之後,被挾持的銀行行員非但不痛恨歹徒,甚至和歹徒成為朋友,並且對警方產生敵意,拒絕出庭指證歹徒,斯德哥爾摩症後群也因此為命名。最淺白的例子即為迪士尼著名的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貝兒代替父親被監禁,最後反而愛上了野獸、解除野獸身上的魔咒;心理學指出這即為斯德哥爾摩症後群 (又稱人質情結),即謂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愫,以致認同加害者的觀點,並且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情結。


為什麼在介紹《死因無可疑》時需用到兩段篇幅粗略說明上述二種心理狀態呢?因為這與女主角沈子玲 (林嘉欣 /飾) 和男主角朱重德 (黃秋生 /飾) 之間的牽引關係息息相關。當保險經紀葉永信 (陳家樂 /飾) 在親眼目睹客戶朱重德的兒子吊死在漆黑的房間內,嚇出一身冷汗時驚覺身為父親的朱重德非旦沒有立即想要拯救兒子的衝動,甚至連目光也不曾多停留在兒子身上。異於常人的反應引起葉永信的懷疑,他直覺認定朱重德是為了詐取保險金而殺害兒子。而且在仔細審閱朱重德、沈子玲的保單後赫然發現,一家三口都早已先後投保的鉅額的保險。葉永信愈發相信下一個被犧牲的將會是妻子沈子玲,也因此下定決心要展開調查,可當葉永信越接近真相的同時,詭譎的事件開始接二連三的發生,葉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被受死亡的威脅,連同他自己亦是相同…

朱重德罹患有自閉症,在情緒、言語或是非言語的表達都具有困難,因此導致社交障礙;尤其他無法做出符合情境的適當行為,促使在國小時當校園園區內的小動物一夜間猝死,偏偏同學各個指責著朱重德就是兇手時,朱重德缺乏的溝通能力,讓他無法與同學證明事情始末。唯一安慰朱重德的是女同學沈子玲,而這也是兩人開始有交集的原因。



死因無可疑》若單純僅依導演的敘事手法,對觀眾來說就是一部懸疑緊張電影,可若看得仔細了就連保險經紀人葉永信都飽受童年陰霾之苦。所以葉永信時常回憶起死亡的惡夢,而且是無止盡的,甚至懊悔當初如果自己做出另一項抉擇,是不是可以逆轉結果;這同樣也是投射在想要『拯救』沈子玲的慾望之中的原因之一…

作者:小菲(俏咪) 【恰恰愛啾咪】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66】 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