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餓》正向人生,陽光普照?
《大餓》是謝沛如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細膩書寫家庭對於孩子以及群體的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和影響,飾演映娟的蔡嘉茵,從開場的傻氣到中段的因愛發光再到後段的茫然與無助,情感細節掌握得非常好,演出亮眼突出,撐起了電影的可信度。
體重破百的映娟在母親的安親班工作,班上小朋友都喊她「恐龍老師」;映娟的母親有著苗條身材,她希望女兒可以瘦下來,私下幫女兒報名減重班,讓她朝「更完美」的道路邁進;安親班的模範學生小宇,喜歡穿女生衣服,小宇母親帶他看遍名醫,想讓兒子「變得正常」;帥氣的陽光快遞員浩仁,曾經跟映娟一樣,因為過胖而被人們嘲笑,成功減瘦的他,想盡辦法不讓自己復胖......
《大餓》講日復一日追求世俗認定的審美標準:只要努力減重就能變得完美。「完美」兩字的反義自然是「不完美」。就像減重班員工的勵志台詞:「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更美好的自己。」暗指的是身材過重者不夠好不夠美不夠瘦(正向的話語卻有負面的意義)。《大餓》裡的健身房員工與映娟的母親與社會大眾,習慣將身材姣好的人歸類在成功一族,把身材肥胖的人歸類在懶散與失敗一族。他們說「我是為你好,因為這個社會會用歧視的眼光在看待肥胖者。」但這些人思考的不是如何改善群體的歧視現象、不是從根本改變加害者的語言暴力,而是檢討起受害者。
《大餓》很適合跟鍾孟宏導演的《陽光普照》對照觀賞(剛好這兩部影片都有柯淑勤)。《陽光普照》的建豪和建和倆兄弟,都被追求成功的價值觀給壓得喘不過氣。建豪很完美,但那還不夠,他得維持一貫的完美或變得更完美、建和不像哥哥那樣討人喜歡,除非他變得跟哥哥一樣功課好人緣佳,不然他就沒有被肯定與看重的機會。
而在《大餓》裡,曾經胖過的浩仁,即使已經瘦了下來還是飽受過往霸凌陰影所苦,選擇以激烈手段維持自己的清瘦,害怕只要復胖一丁點,就代表自己「不再完美」;小宇是個讓母親感到驕傲的模範乖寶寶,當母親發現兒子有扮裝傾向,立刻帶兒子去醫院接受「矯正」,小宇母親說不想兒子日後被人歧視,但母親沒發現的是,第一個跳出來開歧視第一槍的:就是她自己;至於映娟,旁人的語言暴力都遠不及自己母親用「關愛的方式」來貶低她的一切更糟。《大餓》最讓人揪心的一幕,莫過於映娟對母親哭泣著說:「我喪失了味覺,我以後怎麼辦?」硬是把每一個人都塞進大小固定的容器中,必然是有人可以適應,有人感到不適,而為了符合容器大小,不適的人被迫割捨很多屬於自己的特點,最後變得平庸與傷痕累累。
「我真的那麼糟嗎?」
《大餓》片中,映娟鼓勵小宇做自己,她把兒時的公主裝拿給小宇穿,小宇問映娟為何留著這些衣服?映娟說她捨不得丟。從衣服來看,映娟小時候應該是體型嬌小的女孩,當時的她被母親視為小公主,捧在手心呵護,為何變胖後的她,就不再是母親心目中的公主?
單一的價值觀與檢討受害者文化,害慘了《陽光普照》裡的每一個人。同樣的,單一的價值觀與檢討受害者文化,剝奪了小宇做自己的可能性、剝奪了映娟與浩仁接納真正的自我、也剝奪了大眾用更寬大的胸襟去看待我們身邊的人。
《大餓》是謝沛如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細膩書寫家庭對於孩子以及群體的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和影響,電影開場未久,映娟看見一名婆婆上公車,她立刻起身準備讓座,一個善意之舉反倒惹得其他乘客不快,這場戲不只忠實呈現旁人的可能反應(事實上,我們都可能會因為討厭麻煩,而在無意間傷害到他人的情感),也讓映娟注意到過胖的身形可能造成的不便;《大餓》劇本工整,要挑缺點的話,我以為映娟母親從挑剔女兒變成明白自己的過錯的反應來得有點太快太急。
最後,《大餓》的演員很不錯,從《陽光普照》的寡言母親變成《大餓》的強勢母親,柯淑勤的演出都有說服力;飾演浩仁的張耀仁和飾演小宇的張恩瑋,前者陽光中透露陰暗面,後者乖巧裡埋藏著叛逆,兩個演員無論外型和表演都很討喜;飾演映娟的蔡嘉茵,從開場的傻氣到中段的因愛發光再到後段的茫然與無助,情感細節掌握得非常好,演出亮眼突出,撐起了電影的可信度。
相關文章
- 《大餓》每人的樣子都由自己來決定 (2019/11/29)
- 《大餓》觀後感:當減肥是為了他人?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