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金馬56《帝國毀滅》:他人的歷史,我們的歷史


《帝國毀滅》的突出在於它沒有妖魔化劇中角色,即便是希特勒都能讓觀眾看到他或平凡或狂妄或驕傲或焦躁的不同面相,聚焦在二戰結束前,他周邊人馬的心境轉折與變化,導演的場面調度極好,非常有魄力。電影人物繁多,但不會讓觀眾感到混亂。

「我們失去了一萬多名優秀的年輕軍人!」
「那就是年輕人存在的意義。」

金馬影展成了我補看經典電影的管道。Oliver Hirschbiegel導演的《帝國毀滅》,電影拍得驚心動魄,觀影心情也是驚心動魄。故事聚焦在二戰結束前,希特勒與他周邊人馬的心境轉折與變化,並透過希特勒的年輕秘書桃蒂的視角,看見人的偶像崇拜、盲目、挫敗、覺醒、省思等過程。

帝國毀滅》實在太精采好看,觀眾票選單直接給出五顆星。

一,導演的場面調度極好,非常有魄力。電影人物繁多,但不會讓觀眾感到混亂,並能透過不同角色的立場與反應,看見希特勒、戰爭、信念對人與局勢的影響。

二,技術部分,視效、場景、攝影、配樂都很突出,演員群戲也是亮點,除了有Bruno Ganz令人難忘的經典演出外,其他主配角們也是各個有血有肉,群戲火花四射。

三,《帝國毀滅》的突出在於它沒有妖魔化劇中角色,即便是希特勒都能讓觀眾看到他或平凡或狂妄或驕傲或焦躁的不同面相(從拒絕承認失敗的氣急敗壞到後來不得不面對大勢已去的落寞);想要理解一個人一件事一樁歷史,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尤其重要,《帝國毀滅》選擇德國宣布戰敗前的時光做為「主角」,看見人心的異變。

有些人開始產生動搖,懷疑自己對於納粹的崇拜是否過於盲目、有些人看清局勢,要不放棄對抗過著荒淫生活,要不想辦法在有限的能力下,對平民進行救援、還有些人堅持信仰,堅持要與希特勒共進退。電影最讓我驚心的角色,是希特勒的親信戈培爾將軍夫婦,帶著六名年幼孩子跟他們一起追隨領袖(自殺),一句「我不要讓孩子們在沒有納粹主義的世界長大」著實令我忍不住打了冷顫。

「非你不可」的信仰狂熱,根深蒂固地在死忠追隨者的內心紮根,若是把對納粹與希特勒的信仰拔除,他們會喪失對自我感到驕傲與肯定的力量,因此,他們只能繼續用偏執的暴力讓自己(以及無辜的孩子)一起走向那唯一的終點。這樣的心態,有著滿滿的既視感,《帝國毀滅》講的是德國的歷史,我卻在影片中看見了台灣的相似困境。



四,德國節節敗退,有人要求停火以免傷及德國百姓,一名將領回答:「我不同情他們(德國百姓),他們把國家交給我們,現在是他們自食惡果的時刻。」這段對白好血淋淋好殘忍,真正的轉型正義,不只是對於國家的批判,更是對自我的檢討。

帝國毀滅》片中,年紀輕輕的桃蒂擔任希特勒的秘書,她渾然不知納粹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事實,她只是單純地相信領袖與國家。電影尾聲,年邁的桃蒂先是說自己不知者無罪,隨後表示有一天她經過受難者紀念碑,看見一名年輕猶太女孩的出生和死亡日期,她說那名猶太女孩跟她同年出生,並在自己替希特勒工作的那年過世。桃蒂說她忽然感受到一股悲傷,緩緩說道:「年輕不是藉口,年輕也可以懂事。」。

桃蒂的反省極為動人。我們可以怪罪時代怪罪環境與壓力讓自己成為群體暴力的其中一個加害者(或默許暴力而不加以阻止的姑息者),但我們無法完全洗清自己的罪惡,要變成一個怎樣的人,依然和我們自身的選擇有著密切關係,唯有明白國家的惡、時代的惡、以及自身的惡,才可能進一步討論「接下來要怎麼避免同樣的惡事不再發生」。

只是,德國這些年來,一直有許多探討與反省歷史的電影推出,也一直在推動轉型正義這件事。然而,這些年因著難民政策、選舉團隊利用社群網路,操弄群眾的仇恨情緒,使得德國極右派系「德國另類選擇黨」快速崛起,又讓人對未來感到憂心。而被瑞典哥登堡大學選為「遭受外國假資訊攻擊」第一名的台灣,自然有著跟德國現狀相似的處境。資訊戰無所不在,煽動對立與仇恨的假訊息滿天飛,如何辨識新聞真偽以及選擇我們的未來出路,成了當代人即刻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作者:香功堂主 【香功堂】

本期焦點-【v.731】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