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但唯有男孩,才能實現我的夢想。


看完電影,我並不認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一開始就是打著改變女性階級地位的意圖展開,阿米爾罕當然清楚印度現實社會的落差與紛爭,他選擇拍攝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題材,為的是讓更多陷入困境裡的女孩與家庭發現真的還有別條路好走。

  我完全認同夢想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尤其差一步就能觸及之後,瑪哈維亞在摔跤場上的遺憾延續太多年了,他知道這是他窮盡一輩子都要完成的使命,無奈退役後只能做些與熱愛的摔跤無關的工作,夢想卻愈發根深蒂固。


  或許一開始,瑪哈維亞並沒想過能藉著完成夢想來改變印度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與偏見,那種牢不可破的階級地位,扎根於他們的傳統脈絡裡,他知道自己沒有兒子可以繼承衣缽了,夢想愈來愈遠之際,他也愈加害怕這個遺憾會跟著走入墳墓,他期待有人能夠繼承這份光榮,一次偶然,讓他瞧見女兒也有實現夢想的機會。

  他不希望夢想劃下句點,追尋目標的路上卻漸漸發現除了他的夢想以外,這輩子還有比那更可貴的事情。


  對多數父母親而言,比自己原有夢想更可貴的是親眼看到孩子在自己細心照料之下的成長與笑容,但在那個階級制度嚴峻的國家,恐怕無法太過期望孩子比自己飛得更遠更長,有些夢想終究只會是夢想,卻也不能否認很多事情只要轉個彎,路更廣。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दंगल)改編自真人真事,瑪哈維亞是一位差一步就能替國家摘下國際比賽金牌的退役摔跤選手,他把一生的夢想與遺憾放在女兒身上,期盼女兒們能填補他內心的缺憾,進而贏回屬於自己的人生;從小開始的嚴格訓練當然苦不堪言,對女孩子來說,那宛如惡夢地獄,村裡許多人都在等著看瑪哈維亞的笑話,看他把女兒當兒子操練,就為了抓住一個早就遠去的夢,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夢嗎?反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白日夢組成的,沒有去做,誰曉得什麼是美夢成真?

  即便對吉塔和芭比塔來說,夢從來就沒有美過,直到多年後,她們真的跨過那道眾人皆以為無法跨越的高牆。


  印度至今仍是個性別、種族與階級都很分明的國家,雖然大都市裡女性開始有一點點擁有自己的意志與想法,行動上仍受到許多束縛和限制,男人主導的世界向來都很害怕女人搶走他們的飯碗,當主導權給女人拿去,男人只能在角落自慰才能獲得一點點雄風,那是男人國度最擔憂的事情,為了避免那般窘迫出現,女人從來就只能被打成附屬品,唯有剝去女人的自主意志,才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佔上風。

  然,男人卻忘了自己從何而來。


  看完電影,我並不認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一開始就是打著改變女性階級地位的意圖展開,包括對瑪哈維亞本人也是,他最初怎麼想其實無從得知,唯一肯定的是,他確實深深遺憾著曾經的失去,他極度盼望藉由女兒來達成以為的不可能,他無庸置疑的愛護女兒,我卻無法了解他之所以愛護女兒是因為真的呵護、還是因為自己的夢想?

  我知道這樣說好像有點奇怪,可是,當局勢悄然轉變、當目標逐漸達成,人的念頭是會跟著改變的。


  阿米爾罕當然清楚印度現實社會的落差與紛爭,他選擇拍攝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題材,為的是希望把瑪哈維亞一家人的故事給更多人知道,讓更多陷入困境裡的女孩與家庭發現真的還有別條路好走,社會也許封閉、也許懷有敵意,甚至未來可能就是無法改變,懷有希望才能讓一切變得不同。

  現實中,吉塔與芭比塔在比賽裡的奮戰以及背後付出的淚水與汗水,觀眾是絕對看不到的,遑論當初周遭村民如何詆毀這家子的慘烈狀況,即便是真人真事,電影還是會有所改編,姊妹倆的艱辛鍛鍊變成過場匆匆,那是不得已的呈現方式,我忍不住會想,如果主要是想呈現最後姊妹倆的成功,周遭人們的態度要是更寫實一點,會更有衝擊力吧?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確實鼓舞了許多女性、確實讓更多人看見印度社會現況,但那是姊妹倆從泥淖裡掙脫出來的成果,周遭害怕被閹割的社會氛圍與沙豬主義並未因此而有緩和,電影當然可以影響人心、當然也能促進社會進步,阿米爾罕想拍的電影應該不會只有這樣而已,他與導演可能也受限於不少環境壓力吧,還是,這只是我過多的期待?


  最黑暗的部份,往往都最被忽略。

  幸而,夢想終於從這裡開始,看見光芒。

作者:幕後黑手 【黑手黨】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05】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