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學習成為善良的大人
對比同樣講述跨性別的《丹麥女孩》,本片反而不是以當事人的視角,帶出跨性別的心路歷程,導演一開始就決定以小孩子的角度來描寫,小孩子所有的偏見與歧視,全都是後天藉由學習或是觀察身旁大人而習得。這是一部在歡笑中,看見社會殘酷和希望的電影。
編織,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畢竟你我都知道,不一樣,其實一直都會怎麼樣,想成為女人的男人、愛上男孩的男孩,在這個充滿歧視的社會,大人的行為深深影響著孩子。你不用變成優秀的大人,只要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就夠了,《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就是這樣的電影。
荻上直子自編自導的《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描述小友(柿原琳佳 飾)的母親突然離家出走,只好借住舅舅牧生(桐谷健太 飾)家中,意外發現舅舅的同居戀人凜子(生田斗真 飾),是一個靈魂生錯身體的跨性別,已透過手術從男身變成女生。在凜子的溫柔照顧下,小友第一次體會到家的溫暖,以及如何用編織面對這個不友善的社會...
荻上直子的電影總是帶有一貫的輕鬆步調,在看似沒有目的性的劇情,甚至是毫無侵略性的療癒感中,邀請觀眾踏上一段旅程,收穫一點人生哲理。然而,過往慢悠悠的散步速度,到了《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成了宛如健走的速度,不只更加具體化電影的核心,在人物心境轉換上也細膩許多。不難發現,電影中有許多荻上直子過往作品的影子,《吉野理髮之家》的小孩打破大人世界的框架、《海鷗食堂》對日本飯糰的堅持、《樂活俱樂部》同樣出現的編織,《吉貓出租中》穿女裝的大叔鄰居,就連《廁所》都曾描述非血緣關係的家庭。《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就是荻上直子的集大成之作。
歡笑中帶淚,這種如此常用和籠統的介紹詞,卻也是最貼切的形容與感受。或許可以說,《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是最不日本的日本電影,少了矯揉與造作,也沒有人大哭大叫,小友和凜子的主線、小友和同班同學的支線,兩者之間也拿捏得宜甚至相輔相成。不說教,全部演給你看,在哭與笑之間,抓了非常好的距離,《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示範寓教於樂的電影就該這樣拍。
對比同樣講述跨性別的《丹麥女孩》,本片反而不是以當事人的視角,帶出跨性別的心路歷程,導演一開始就決定以小孩子的角度來描寫,「我希望描寫的是,想成為女性的人,發現自己母性的部份,進而再去描寫親子關係。」小孩子所有的偏見與歧視,全都是後天藉由學習或是觀察身旁大人而習得,但同時他們也較容易去除心中的成見,建立新的觀念。衝撞、磨合、理解,《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就像進行同步教育的過程,讓觀眾也跟著電影再教育。
「對不起,我沒生真的胸部給你。」
在日本,即便有為數眾多的BL漫畫和同人集,在綜藝節目賣笑的男大姐,然而跨性別、性傾向對於保守卻又互相矛盾的日本人來說,全都只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男女之間的差異,用浪漫的方式包裝性別,其實就和花木蘭代父從軍沒兩樣,「衣服」成為彰顯人類外在性別的方法之一,大抵上從漫畫《櫻蘭高校男公關部》《花樣少年少女》就能窺見一二。女生誤打誤撞混入男性群體,即便外表像男生卻又散發著某種女性特質,讓故事帶有某種BL的曖昧氛圍,實質上就只是不折不扣的異性戀幻想故事。
不是想變成女人,而是天生就覺得自己是女人,只是靈魂裝錯了身體。比起一般的點到為止,過往純愛氛圍的性別題材,《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卻是通篇談大「性器官」,電影第一幕,是小友家晾著母親胸罩的陽台、凜子用編織超渡自己的小雞雞、凜子媽用自己的方式幫兒子做了一對胸部。性器官,是這個社會區分生理性別的方式,然而靈魂的性別又該拿什麼去辨別?
不露骨卻令人捧腹大笑,以幽默的台詞與互動,講述嚴肅的議題,就像揮別同性、跨性別題材總是悲劇收場的影子,在毫無說教的氛圍中,將社會對跨性別的畏懼、同性戀歧視、身分證上的性別...讓這些學校沒教你的事、家長沒告訴你的事,卻是現實中會發生的事,成為電影中的現實。
「有個沒用的媽媽,真辛苦。」
什麼叫做母親?如果拿掉「母」的性別,愛就會消失嗎?比起《第八日的蟬》《我的意外爸爸》以血緣關係當作親情的辯證,本片則是拿掉性別的標籤,直接檢視「母親」之於孩子的關係。「小友生理期來的時候,你有辦法教她嗎?」面對反婚姻平權的萌萌們來說,一個生理男無法教女孩正常的知識,只是換一個方向思考,同時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單親家庭,就不能教小孩嗎?雖然小友的母親,就血緣和生理性別來說,是真正的母親,然而她卻三番兩次離家出走、不下廚又酒醉回家,對比能帶給小友親情的溫暖、會綁頭髮、做便當的凜子,她的行為才是真正的母親。相較於父親,母親作為生下孩子的母體,其象徵意義和故事渲染力更具有張力。「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一樣,有些人就是合不來。」母親的形象有很多種,有像小凱母親的恐龍家長、願意設身處地為孩子想的凜子母親、廣美和牧生從小對他們嚴厲的母親。但至少導演最想呈現的,就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下,成為一個堅強的女人。
食物,一直都是導演荻木直子電影中主要元素之一,三餐代表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藉由食物、家人在用餐的畫面,也更為貼近家人間的互動和彼此關係。有趣的是,導演也刻意不拍做菜的畫面,一方面是不想加強身為女性就必須要做菜的印象,即便是努力想成為女性的凜子也一樣,在另外一場全家人吃飯的戲也一樣,是凜子媽媽最近交的男朋友負責做火鍋,也是在暗示著男生做菜也沒什麼不好。
原本在《海鷗食堂》被主角視為最能夠代表日本的傳統食物的飯糰,來到本片卻成了極端的對比。電影中,小友吃著放在桌上的御飯糰,面無表情地吃下肚,鏡頭接著帶向旁邊充滿飯糰包裝紙的垃圾桶;來到舅舅家之後,凜子第一次幫他做的便當,就是手捏的卡通飯糰便當。對日本人來說,飯糰是便利商店內最方便的食物,但是對小友來說,卻都只是冷冰冰、沒有母親溫度的飯糰。
「你絕對沒有罪孽深重。」
絕對禁止餵食鯉魚,和你絕對沒有罪孽深重,成了一個有趣的雙關。因為凜子的出現,讓小友開始懂得如何包容他人,這樣的轉變也改變她和小凱的關係。偏見和歧視是從小養成的,一如家長的不良行為會影響孩子,就如同電影所說「你媽媽不一定是對的。」。《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揮別LGBTQ的悲劇調性宿命,讓整體的節奏和氣氛維持在好吸收、好自在的狀態。而凜子的工作是老人安養照護,是一個需要力氣、細心,甚至汰換率極高的工作。對於跨性別來說,這是一個穩定且被接納和需要的工作,在這個日本社會還將異常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的時候。
當生田斗真接演跨性別的角色時,的確引發一些軒然大波。畢竟,極少數的一線演員願意演出如此具有爭議性的角色。擁有花美男外表的生田斗真,幾乎可以說是演出凜子的不二人選,雖然身為傑尼斯旗下的藝人,其偶像包袱早就在《臥底刑警》《自戀刑警》被摧殘得體無完膚,論演技也有《腦男》《人間失格》等電影代表作。電影中,不光是扮相還是舉止,都散發著女人的魅力,不知從哪一段開始,就已經忘記演戲的人是生田斗真,螢幕上的人就是活生生的凜子。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以小孩的視角,周旋大人的世界與自己的校園生活,可以當作求學時期的性別教育電影,另一方面也是在教育父母,關於如何教小孩、如何做一個稱職且善良的家長。這是一部在歡笑中,看見社會殘酷和希望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