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國》長凳=記憶=電影=夢境
看這部《下一站,天國》除了劇情上的驚訝外,還有導演表達出他對電影的迷戀,本片出現的所有物件、道具、人物等等,都是向著我們觀眾說去享受電影、生命與夢境,對於生命保有好奇感,也把生命的美好細節記憶起來。
已經死去的人們,他們會先到達「這裡」。「這裡」是個前往天國的中繼站,而在「這裡」,一周之內,他們會選擇人生中最美好與甜蜜的記憶,透過拍攝關於這段記憶的電影,接著,他們將啟程前往天國,就此離開人間。
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在今年金馬影展上播映阿巴斯的《國小新鮮人》,透過訪問與對談,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模式,讓我們看見腳色的個性與想法,呈現多異性,年輕的少女把迪士尼樂園的記憶作為帶去天國的行李,中年男人喜歡說著與女人相處的春宵,老男人覺得一生沒有一個值得留戀的記憶,年輕男子不願選擇一個要帶走的記憶,失智的老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總共二十二位受訪者透過自我的說明傳達個人故事,而在本片,訪問者為在「這裡」的工作者,受訪者則是剛辭世的人們,不管男女老少,他們在「這裡」將會回答自己一生中最美的回憶,工作者的任務便是用盡辦法重現那段美好記憶,因此,可以讓辭世的人們將這段美好記憶永遠保存,然後帶到天國去。
我一向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如《橫山家之味》、《海街日記》、《我的意外爸爸》等,看他的電影可以感受到日本當代家庭內的冷暖與人文關懷,受到小津安二郎、侯孝賢導演等人的影響,事實上,我感受到他透過自己的鏡頭語言好像在給我們(年輕人)說教,冷靜、緩慢的故事中,一步一步引著觀眾進入劇情與場景,他對於人物的描寫更透徹,光看《橫山家之味》與《海街日記》,雖然只是講個千萬之一的小小家庭,但我可以感受他把龐大家族的體系與日本社會現況帶入故事之中,讓觀眾深有同感與印象。
看這部《下一站,天國!》除了劇情上的驚訝外,還有導演表達出他對電影的迷戀,當我看到電影後頭,演員開始搭景,討論攝影機、布景、服裝、道具,甚至如何製作出寫實的雲朵、霧氣與雪花等,他們開始設定腳色,有攝影師、燈光師等工作人員,這時就會發現導演在電影裏頭作電影,把演員當作製作電影工作團隊的一部分,而我們所看到的影像如同確實的紀錄片,觀眾都與導演同在一起經驗所謂的電影製作與夢的假造,電影如夢,導演與團隊如造夢者,觀眾如作夢者,我們雖然還是作夢者,但我們可以透過本片來體驗一會兒當造夢者的感受。
尤其最後一段故事,望月發覺他可以帶走的記憶與那位老年人的記憶其實是同一個場景,再回到老年人的妻子與望月的未婚妻實為同一人,他們三人的記憶都在那張公園長凳上,而電影就如同那張長凳,他們三人都是觀眾,隨著時間的更迭與心靈上的成長,對於那張長凳的記憶與感受大致上不會改變,就如同我第一次看蔡明亮導演的《你那邊幾點》,我猶記得是在家裡看二手的DVD,但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為了Jean-Pierre Léaud透過《你那邊幾點》回顧,讓電影回到影院播映,我再看一次,那時的感受,我與同場的觀眾一起經歷這部電影,而觀眾的感受的確不同,但我們會記得我們同在那時一起觀賞《你那邊幾點》,這就是電影所帶給人的魔力與感動。在本片,導演打算透過「觀點」上的安排來挑戰觀眾,角色的觀點與導演的觀點,甚至在探討到觀眾的觀點,所以在最後一個片段,鏡頭的轉位是重點,將本片達到最後的高潮。老年人先拍了一段,老人是主角,所以是老年人的觀點,我們會看到他與妻子在長凳上聊天;如果再回頭看老年人是如何想起這段記憶的錄影帶,那又是另外個觀點,是旁觀者的觀點;望月去調閱未婚妻死去所拍攝的記憶,未婚妻與年輕準備出征望月是主角,那是未婚妻的觀點;望月再拍一段,則是望月的觀點,而再透過剪接紗織與其他工作人員拍攝時的旁觀,如同我們看到他們用攝影機對準鏡頭,那也是望月的觀點;再來,沙織與其他人坐在影廳內看望月的記憶,是沙織他們的觀點,影片結束後,望月也消失了,我們看到座位上少了望月,這就回到電影本身的導演的觀點,而導演的觀點是為了讓觀眾看清楚這一幕所表達的重點,也可以說是我們(觀眾)的觀點,而我認為《下一站,天國!》是部非常神奇且值得討論的好電影。
結尾,沙織接替了望月的工作,她走在望月曾經駐足看月亮的視窗,也停下來看月亮,這時,工友突然出現了把「月亮圖片」拿走,就看到晴空藍天,這說明為何工友之前在屋頂上擦拭個類似半圓形的東西,這是導演故意的,觀眾可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拍電影、是傳達甚麼意義,一種想法是導演在說電影本身的魔力,一種是導演在告訴我們這只是個虛構的電影,劇情純屬虛幻,一種是導演在對逝去的電影文化感嘆,嘆息著觀眾不看電影了,跑去看電視或無趣的娛樂活動。
為何要看月亮?
蔡明亮導演曾說過個概念,月亮(或是雲朵、花朵等)其實就是電影,透過日月行替,時間的流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月形,雖然都是那一顆月亮,我們(觀眾)會看月亮或是雲朵,看他們的變化,就好像在看電影般,電影也有他的各種變化或變形,而本片的腳色「望月」,他的名字叫望月,這時對我而言又是另外一個驚奇。
所以本片,如同「這裡」,如同「記憶」,如同「腳色」,如同本片出現的所有物件、道具、人物等等,都是向著我們(觀眾)說教,去享受電影、生命與夢境,對於生命保有好奇感,也把生命的美好細節記憶起來,而不要隨意忽視之,所以看這部電影等於上了好幾堂令人感動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