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秘方》料理的原點是謂家
在導演細膩的操作下,那段跨越15年的三代親情故事,被揉合進電影中,看似有些狗血過頭,卻實實在在地加強「家常菜」的重要性與存在感,《美味秘方》具備了美食電影該有的各種元素,色、香、味,以及有些過於八點檔但卻又不會讓人無法接受的設計,使其比其他同類型電影更能靠近觀眾一點。
近年來,關於食物的電影不勝枚舉,不過若劇情本身單純只有「美食」,其實很難吸引觀眾,或者說少了其他元素輔佐,觀眾難以願意掏錢進電影院去觀賞,這也因此,如何拿捏美食與其他元素的比例,就成了此類型電影極為重要的考量,美食比例偏重的話,就像《小森食光》或者其他紀實電影,但若其他娛樂成分較高,又容易淪為不知道重點在哪的作品,好險這部《美味秘方》在放進親情、愛情、友情等元素時,並未搶掉美食這個主體,完美地當了襯托出主食美味的配菜,在彼此相互搭配下成了一道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
老廚師郝所經營的餐館「紅鳳飯店」面臨經營不善、付不出房租被迫關閉的窘境,他卻又在此時因身體出狀況而倒下,不想讓餐館倒閉的孫子,馬克決定遠從新加坡來到上海,參加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茱莉亞舉辦的「廚神大賽」,企圖用他拿手的家常菜賺取獎金、來重振餐館,不過他卻因為遲到、忘記報名險些錯失參賽資格,最後他冒名頂替一位沒來的俄羅斯廚師「迪米屈」成為參賽者,並且用過去就在廚房與爺爺學做菜時,所培養的臨場反應、家常料理一路化解危機、挺進總決賽,和當代廚神大衛一較高下,只是他、大衛、茱莉亞以及郝沒想到的是,這次參賽卻意外勾起被塵封15年的心碎回憶...
《美味秘方》用「家常菜」與「高級料理」去點出了當今美食的現況,當人越來越講究吃的時候,便開始不甘心僅有味蕾獲得滿足,反而朝向其他地方下手,首當其衝的就是食物的「外觀」,彷彿擺盤越花俏、盤子上的食物越小巧精緻,就代表著自己踏進了上流社會,成為了「懂得享用美食的評論家」,廚師在顧客評價與業界聲望的雙重壓力下,逐漸養成顧客的「高姿態」,抓準了所謂顧客至上的心理毛病,動不動就用客訴、星評等去做為某種要脅,迫使廚師對自己卑躬屈膝,但如郝所說的,「老闆有保留拒絕服務的權利」、「現在人不重視烹飪,只在意花俏」,簡單兩句話捍衛了身為老闆、身為廚師應當享有的尊重,也曝出了小餐館的驕傲與堅持。
此外,即使電影最後幾乎演變成家常菜對決高級料理,但一道道的料理中,卻完整呈現了來自各方的料理,而不僅是侷限在單一地區,西式蛋餅、中式炒飯、韓式拌飯、日本拉麵、東坡肉等等,運用如此巧思將觀眾帶進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世界,而既然以比賽作為輔佐,就不能簡單帶過料理過程,在畫面、音效的刺激下,觀眾彷彿真的能從大螢幕外聞到飄散出來的香氣,那是比溫和的《小森食光》更加強烈、著實會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
在導演細膩的操作下,那段跨越15年的三代親情故事,被揉合進電影中,看似有些狗血過頭,卻實實在在地加強「家常菜」的重要性與存在感,每次遇見難關時,馬克總是從兒時的味道找方向,連在與大衛的廚神對決時,主題都被擅自更改為家的味道,這樣想來,電影裡的每道菜、每一步、每段劇情發展都是為了串聯起逐漸被遺忘的「家」,奢華料理與樸實料理的相映成趣下,試圖點醒觀眾在過度包裝的時代底下,千萬不能去忘記構成這一切的「根」。
我很喜歡這部《美味秘方》,或許是因為平時就會和老姊看實境節目《廚神當道》(MasterChef),裡頭的賽制與《美味秘方》雷同,參賽者同樣得面臨每集不同的主題考驗,接受二至三位的廚師品嘗、講評,其中也有分組測驗,然後再經過一道道關卡後,選出最後的冠軍優勝者,我想兩者最大差異,大概在《美味秘方》相對「溫和」,在講評環節的用字措辭、語氣都以不傷到人為前提,不過《廚神當道》卻比較沒在顧及參賽者顏面,毒辣講評稀鬆平常,時不時還會當著參賽者面前將食物吐到垃圾桶裡,真的是要心臟夠大顆才站的穩吧...
此外,劇中馬克也讓我聯想到漫畫《食戟之靈》的主角幸平,總是以隨處可見的食材,創造出極具創新的大眾餐館料理,並以此「擄獲」過去認為頂級食材才是一切的學生、老師的心。
簡而言之,《美味秘方》具備了美食電影該有的各種元素,色、香、味,以及有些過於八點檔但卻又不會讓人無法接受的設計,使其比其他同類型電影更能靠近觀眾一點,確實是滿值得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