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邊界》政治正確PK以暴制暴
《怒火邊界》以出色的管弦配樂,遼闊蒼涼的景色,製造壓抑緊張的詭譎氛圍,並善用場景轉換女男觀點,藉以諷喻當今國際情勢。Benicio Del Toro滿佈滄桑、略帶倦容,時而透露對於女性的不捨,攻堅行動時全身黑裝不苟言笑的轉換,精彩如謎,實為觀影一大享受!
為了打擊美墨邊界毒梟交易,FBI探員凱特(艾蜜莉布朗特飾)和兩位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組成緝毒小組(喬許布洛林與Benicio Del Toro),從亞利桑納州土桑市跨界進入墨西哥,遭遇了一連串預期之外的危險,所有的預期都變了調……
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也於赫爾辛基影展與高雄電影節大放異彩的的《怒火邊界》,由擅長探索人性道德議題與緊張動作場景的《私法爭鋒》加拿大籍導演Denis Villeneuve掌鏡,全片於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取景。艾蜜莉布朗特素顏上陣,為清一色雄性陽剛掌控的特種部隊稍稍揉合一些些女性的懷疑、脆弱與同情。艾蜜莉所飾演的凱特清澈如空的雙眸與時而深鎖的眉梢,反應著她所能承受的任務極限,衝擊著她本原所相信的執法信念。原籍波多黎各的Benicio Del Toro則是飾演彬彬有禮,面無表情,走路有風,謎樣過往的特工傭兵亞歷山卓,他道地的中美洲西班牙口音與墨西哥演員對陣時,更添明查暗訪時的真實情境感受。本片也為艾蜜莉布朗特與Benicio Del Toro繼2010年《狼嚎再起》(The Wolfman)之後二度攜手合作,再加上看似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有話直說,腳穿藍白拖的喬許布洛林,與Benicio一靜一動的合作無間,實事求是、以暴制暴的游擊戰手段,原本片頭起始的女性觀點漸近式轉至男性實戰,法律與人性的界線愈為黑白不明,模糊難辨。
Sicario原文為墨西哥西語「職業殺手」之意。在行動啟動之後,美墨邊境的公路槍戰,為逼近虎穴的第一道破攻。而跨越國界後凱特所見的的人屍高高掛,居民仍照過的景象,場景無聲無息地象徵此次任務的高度複雜與黑白不明。爾後邊境隧道行動由原本的晴空萬里,黃沙滾滾的預備工作,於夜幕低垂,日薄沙丘之時,特種部隊們黑壓壓的背影一一接著隱沒於暗紅的未知。隨後凱特的女性視角即轉換為夜視鏡攝影,觀眾於螢幕所見為綠光濾鏡,將由物體反射出來的微弱光線,聚焦成像,在光電管放大到數萬倍,再由光電管尾端的螢光屏(螢幕),轉換成觀眾可見的影像。與特種部隊同步,在狹窄不通風,舉手可碰壁的迷宮隧道,導演僅僅以人聲呼叫與不時的火光,此起彼落卻又不時轉為黑暗,增添以第一人稱角度觀影因生死未卜的臨場緊張感。
汗水淋漓的凱特衝出隧道後,即撞見了亞歷山卓粗暴冷漠地動用私刑,強擄人質。觀眾也可察覺喬許布洛林代表美國中情局的角色於此神隱,寓言了實際國際情勢上,美利堅政府之於毒梟行動的放任授權與死不認帳。而凱特代表了堅守良心的美國正義,於隧道任務後,敘事角色轉換到以毒攻毒,殺人不眨眼的亞歷山卓,象徵了實際攻堅任務的弱肉強食的血淋淋殺戮,才是國際掃毒致勝的關鍵。凱特所信守的程序正確,卻換來了魁儡見證人的殘酷。在你死我活的犯罪攻防中,女性的觀點不過是男性霸權中另一被迫壓抑的無聲無息,敢怒不敢言的無奈與痛楚罷了。編導以出色的管弦配樂,遼闊卻蒼涼的景色,製造壓抑緊張的詭譎氛圍,並善用場景轉換女男觀點,藉以諷喻當今國際情勢:片頭讚揚一切依法行動的女英雄,片尾輪轉到與片名同位語的職業殺手觀點---乾淨俐落,毫無拖拉,四聲槍響定奪了牽線已久的殺戮行動(Benicio Del Toro滿佈滄桑、略帶倦容,時而透露對於女性的不捨,攻堅行動時全身黑裝不苟言笑的轉換,精彩如謎,鋒芒超越同台兩位演技派,真為觀影一大享受)。導演手法之高明,實為動作寫實片之驚奇傑作。
At Finnkino, Espoo
相關文章
- 《怒火邊界》混沌戰場沒有黑白,復仇之火可以燎原 (2016/02/02)
- 《怒火邊界》玩弄觀眾的道德尺度 (2016/01/21)
- 《怒火邊界》這是我們面對的殘酷現實 (2016/01/06)
- 《怒火邊界》:這裡沒有童話故事 只有最暴力的城市 (2015/11/05)
- 《怒火邊界》:野狼國度 (2015/11/04)
- 《怒火邊界》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2015/11/02)
- 《怒火邊界》:道德的灰色地帶 (2015/10/29)
- 《怒火邊界》正義的黑暗面 (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