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樂章》儘管茫然無助,卻也還是要面對
「妳有聽到這個聲音嗎?大榔槌擊,在這段演奏裡總共出現三次,代表著人生中的三次命運重擊,馬勒在寫完這首曲子之後被診斷出了心臟病,接著丟了工作、女兒過世,但他在正式演出時,抽掉了一次,妳知道為什麼嗎?這代表他想反抗命運。」 也許人生總是會在你不知道的未知點發生你無法預想的事情,是悲、是喜無法預料,但每次的發生都是命運的撞擊,我們可以接受命運,當然也可以用盡全力抵抗。
---------以下有雷慎入---------
十三將邁入十四歲的青少年本該無憂的享受生活,談戀愛、玩社團、和朋友聚餐、玩累了就回家吃飯和父母聊聊天,但對於維克多而言,這彷彿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
自幼便沒有父親,和罹癌的母親住在海邊小小的車屋,平常上下課總是要走很遠很遠的路,如果不搭便車可能要走上一陣子,踢足球成為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可卻在選拔賽前因為沒有錢修繕這破舊的車屋,所以母親欲賣掉許多生活用品,還決定搬家到祖父母家,加上母親身體不好,這讓維克多更沒敢跟母親談及足球集訓一事。
對於從小便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維克多來說,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他可以說是完全未知,只是這一切在當母親收到父親擔任指揮的演奏會門票後,開始有了不同。
或許一開始的接觸並不順利,但到了後面維克多總算開始了跟父親,也就是指揮家山謬羅文斯基說到話,開始時不時的往返演奏廳的日子,也是這時候開始接觸到他不曾料想過的音樂世界。該說是音樂家的兒子天生就流著音樂家的血液嗎?維克多當站在舞台上看著父親指揮、廳奏樂手演奏的樂曲,他是會笑的,而且我認為他是慢慢愛上音樂的。
怎麼說?當之後足球隊的教練打電話通知狄亞娜(維克多的母親)告知集訓中心的選拔一事時,狄亞娜問著兒子為什麼不告訴她這件事情,雖然沒有明說,但我想,維克多是不想離開母親吧,一旦選上去集訓了,誰來照顧來日不多的母親?可當他回到場上重新踢足球時,他困惑了,踢不好、心浮氣躁、迷惘的神態表露無遺,那時候的他心裡應該是擔心著母親,卻也在父親的音樂與足球相互拉扯,踢足球是他最喜歡的事情,音樂是可以讓他更了解父親的橋梁,也是讓父親與母親重新相聚的機會,他要怎麼做?
當背景傳來陣陣音樂時,再回到場上看著後半場的維克多與上半場判若兩人的表現就知道,他明白了。
十三歲的煩惱可以很多,不該是擔心困頓的未來,對比相同年紀的朋友而言,維克多顯得是相對成熟不少,這跟生長環境有關,現實的狀況裡實在不允許維克多去煩惱瑣碎的事物,但碰到事情,維克多還是顯得像個小朋友似的,不知怎麼表現就只好鬧鬧彆扭、發發脾氣,例如當母親送他一台機車給他當生日禮物,本來很開心的,卻在母親說將來到祖父母那邊會騎車很方便,讓他二話不說便騎車將機車送入海中,接著一語不發的走回車屋。
透過一次搭便車被警察帶回家的事件,讓母親開始翻箱倒櫃的想把許多東西交給維克多,身分證、戶口名簿、健康檢查表等等,儘管維克多困惑為什麼把這些交給他,但他還有觀眾心裡應該都明白,狄亞娜認為自己隨時會離開,才想趁現在把一切都交給兒子,看著狄亞娜的舉動,想著她請醫生停止開藥,她是否已經有了某種覺悟了呢?
不過這個年紀同樣也可以有自己表現支持與體貼的方式,維克多請盧娜替他把所有頭髮都剃掉,回到家裡狄亞娜嚇了一跳問說為什麼要剃掉,他沒說什麼只是走進房間,這應該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吧,支持因為治療而剃髮的母親,告訴她,他永遠陪著她一起。其實,看著大螢幕上,盧娜替維克多剃髮的那個畫面,我看的有點感動,覺得心裡有種無法言喻的溫暖,誰說這個年紀的小孩很頑皮,有的時候他們卻比任何人都可愛。
身為指揮家,山謬讓兒子維克多看他的指揮,聽樂團的演奏,再告訴許多關於音樂的事情,甚至要維克多回去聽CD,聽聽不同版本的演奏有什麼差別,並且說明音樂是種想像,可以天馬行空、無邊無際,任何想像都是自己對於這個音樂的理解,而他給維克多聽的,就是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
電影最後,維克多給母親聽了這段演奏,聽著聽著,或許對狄亞娜來說是憶起了丈夫的曾經,可之於維克多是種啟發,他告訴母親關於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的故事:
「妳有聽到這個聲音嗎?大榔槌擊,在這段演奏裡總共出現三次,代表著人生中的三次命運重擊,馬勒在寫完這首曲子之後被診斷出了心臟病,接著丟了工作、女兒過世,但他在正式演出時,抽掉了一次,妳知道為什麼嗎?這代表他想反抗命運。」
也許人生總是會在你不知道的未知點發生你無法預想的事情,是悲、是喜無法預料,但每次的發生都是命運的撞擊,我們可以接受命運,當然也可以用盡全力抵抗。
維克多告訴她可以搬去祖父母那裡,但不可以放棄治療、放棄命運,這時候狄亞娜默默的哭了,我也被感動了,到底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要如何才能擁有這些成熟與頓悟?
《我的家庭樂章》篇幅雖短,看似塞了很多東西,加諸在維克多身上有許多困境,但卻不過分加深悲劇人生的刻畫,而是藉由音樂的啟發,來傳遞正能量給維克多、給狄亞娜,還有,給觀眾,至少對我來說。
雖然是滿可惜《我的家庭樂章》只有在真善美獨家上映,但後來想想,這樣子的藝術電影(而且又不是國片),本來就不是屬於大眾電影,會去觀賞的人少之又少,畢竟我們也不是什麼有頭有臉的人物,怎能去強求電影院都上映每部電影?再考量到觀眾量與受益成本等問題後,似乎也只能接受這個現狀,但依然希望將來有更多藝術電影讓更多觀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