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祖蔚專欄《神鬼駭客:史諾登》:迷航的導演
《神鬼駭客:史諾登》用了「加法」來解釋史諾登何以「叛逃」,然而層層疊積的取材及手法都太過刻意,也太過牽強,卻少了「不得不然」的化學效應:也就是,觀眾很難從史諾登的決志中體會到他的用心。
有珠玉在前,若不能超越,就註定白忙一場,名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的《神鬼駭客:史諾登》(Snowden)就是實證。
關鍵不在扮演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這位美國國安局的揭密者/叛國者史諾登的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究竟像不像本尊,關鍵在於早在就曾有過一部以史諾登為核心的精彩紀錄片《第四公民》(Citizenfour),而且該片已被知名影評人Steven Schneider選入「這輩子必看的1001電影」之林。
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拍攝的《第四公民》強調「現場」與「真實」,她是史諾登親自挑選的紀錄片導演,只因為她敢於挑戰美國,致力挖掘911事件真相的紀錄片,所以得能進入史諾登的房間,見證,也拍下他在公開爆料前後八天的心路歷程。
《第四公民》的史諾登是本尊,窩在房間內,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如逢大敵,房間內從本尊到記者,所有人的戒慎恐懼,焦燥與憂慮,透過現場記錄,精準地烙印進了數位檔案之中。而且,全片從Monday到 Monday的八天紀實,人物單一,地點單一,精準反映了高密度、高張力的風聲鶴唳。
奧立佛史東失算的地方在於他想另起爐灶,火苗卻零散,顯得力不從心。
關鍵之一,《神鬼駭客:史諾登》採用了雙線進行的敘事方式,一方面透過17年的時間跨幅,試圖追蹤重現這位「愛國」青年蛻變成「叛國」青年的心路轉折;另一方面則是帶出史諾登來到香港旅館,公開資料,爭取媒體曝光的歷程。
時光倒流17年,確實可以看到史諾登的「變」與「不變」:他是弱雞,光是新兵訓練就過不了關,只能回到資訊世界做宅男,卻也因為他的血統純正,一心愛國,才得能以優異資訊能力獲得重用。
但在這17年歲月中,我們也看到他初到單位報到,就遇見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飾演的那位懷才不遇的庫房管理員,聽他數落CIA的國安真相,埋下叛逃種子;隨後,他從交友網站中約會了雪琳伍德利(Shailene Woodley)飾演的女友時,才初次相遇,竟然就針對國家主義與自由主義,唇槍舌劍辯論起來......我相信負責編寫劇本的Kieran Fitzgerald與奧立佛史東確實想在有限的空間中,摻進多元的政治論述,強化他無法忍受以國家安全之名,侵犯人權的基本信念,再搭配組長是如何輕蔑他拿中東人命做國防武力展示心態,最後再以女友的個資都已遭監控的事實,做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確實,《神鬼駭客:史諾登》用了「加法」來解釋史諾登何以「叛逃」,然而層層疊積的取材及手法都太過刻意,也太過牽強,卻少了「不得不然」的化學效應:也就是,觀眾很難從他的決志中體會到他的用心。
當然,17年的時空跨幅,遠不如八天八夜的高度集中,電影的戲劇張力,相對就稀釋變薄了。
正因為奧立佛史東想要面面俱到,想要講的東西太多,以致於多數只能蜻蜓點水,輕輕帶過,他避開或省略的情節,卻往往是解謎的關鍵元素,例如初識Snowden的影迷,既無法理解房間裡何以有蘿拉柏翠絲這麼一位紀錄片導演?更搞不清楚衛報記者究竟看見了什麼重大資訊,又不惜大聲頂撞長官,爭取著什麼樣的「新聞自由」?他們又如何在那間小房間裡,防範著CIA神通廣大的滲透與穿刺?
簡單來講,《神鬼駭客:史諾登》交代了史諾登的歷史脈絡,卻看不清他的決志與煎熬;電影除了在下載檔案和靠著魔術方塊夾帶外出時,還有點戲劇高潮,卻完全浪費了旅館斗室裡,爭取空間與時間的緊繃壓力。
《神鬼駭客:史諾登》揭露了非常重要的資訊真相與人權呼聲,但也讓我們看到了導演奧立佛史東已然說不好一個故事的夕陽風景。
相關文章
- 《神鬼駭客:史諾登》除了了解史諾登,你還得了解美國! (2016/10/03)
- 《神鬼駭客:史諾登》自由與安全的交易? (2016/09/22)
- 《史諾登》《零日網路戰》它們都與美國國家安全局有關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