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藍祖蔚評《流離者之歌》:血色天堂


新移民水土不服,其實不是新聞,因為文化不適應,引發的悲喜劇,更是所在多有。《愛在他鄉》是苦盡甘來,修成正果的溫馨戲;《愛在他鄉的季節》是玉石俱焚的悲劇;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流離者之歌》則是從低聲下氣變成激憤對抗,卻柳暗花明的幸運進行曲。

新移民水土不服,其實不是新聞,新移民因為文化不適應,引發的悲喜劇,更是所在多有:約翰克勞利執導的《愛在他鄉》是苦盡甘來,修成正果的溫馨戲;羅卓瑤執導《愛在他鄉的季節》則是玉石俱焚的悲劇;2015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作品《流離者之歌》則是從低聲下氣變成激憤對抗,卻能柳暗花明的幸運進行曲了。

法國導演賈克歐狄亞一向關切弱勢的邊緣人,只不過,《流離者之歌》的「苦情」論述,除了主要角色們來自錫蘭/斯里蘭卡,那個印度南方的島國算是比較罕見的族群關懷之外,實際面臨的移民血淚,並沒有不同的切入角度。

安東尼泰森飾演的主角迪潘曾是主張獨立建國的「泰米爾之虎」成員,但在2009年戰敗棄甲,火化陣亡戰友後,迪潘賄賂了官員,頂替了一位死人,冒用他的護照,找來素不相識的雅麗妮當妻子(由卡莉絲沃里斯里瓦桑飾演),九歲的女孩伊莉雅(由克勞蒂維納斯汗比飾演)當女兒,就這樣瞎拼胡湊地組成了一個新家庭移民法國。



要在他鄉異國活下去,含悲忍辱,英雄折腰,勢難避免,看到昔日驍勇善戰的迪潘戴起玩具燈罩,在街頭賣起兩歐元一件的玩具,一方面看人臉色,另一方面還要跑給警察追,確實讓人不忍,問題在於歷來多少移民不都是這樣忍辱活了過來?《流離者之歌》除了英雄末日的悲憫,有新震撼?新視野嗎?我很好奇,坎城影展的評審們究竟看到了什麼俗人未見的勝場?

流離者之歌》的第二個設計則是:勉強湊成堆的假結婚,能有真感情嗎?導演賈克歐狄亞雖然選用了做迪潘片名,但是他真正關心與同情的角色則是雅麗妮,有血有肉的戲份全都給了她。



雅麗妮一心一意想去英國投靠親人,養家的重擔全丟給迪潘,但也不能太過份,在迪潘的抗議下,也只能去當黑幫老大的老爸看護。走出去,讓雅麗妮認識了法國黑幫風情,當然也就帶來危機,全片最生猛的連結則在於黑社會的火拚槍聲,嚇壞了雅麗妮,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故鄉的戰爭噩夢,讓她鐵了心腸要再移民英國。

至於雅麗妮不願將就做假媽媽,不做迪潘洩欲對象,即使要做露水夫妻,也要她主動,則是全片最鮮明的女性意識,畢竟,假移民的劇本她也是共同編劇之一,但也真的沒有人教她如何做妻子做媽媽,沒有感情,勉強不來,多真實的人性?但在午夜夢迴時的荷爾蒙蠢動,她也不需多做解釋的,至於她替迪潘向黑幫老大請命,做他保人,也算是有情有義的露水恩情。她的硬與軟,頑固與脆弱,都是全片最有生命力的火花了。



至於最後的黑道決戰,讓「泰米爾之虎」的軍人有用武之地,其實處理得太像好萊塢神話,反而是迪潘初進海關時,被翻譯老鄉逼出底牌,甚至後來還被要脅要繼續為「泰米爾之虎」募款,才是噩夢揮之難去的險惡素描,只可惜後來都不了了之,甚至還給了移民夢圓的超級糖衣,都讓《流離者之歌》少了批判鋒芒,極為可惜。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547】 2016/04/27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