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揭開驚悚大師的真面目:希區考克


改編自紀實著作的傳紀電影《驚悚大師:希區考克》,將揭露世界影壇公認的驚悚電影大師希區考克,如何以極低成本完成《驚魂記》,該片除了重現經典電影片段,亦帶領觀眾窺探希區考克鮮為人知的電影創作之路與私密的感情世界。

被公認為世界影壇驚悚電影大師的亞佛烈德‧希區考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擅將情慾、幽默、懸疑元素注入電影之中,素有「緊張大師」或「懸念大師」之稱的他,於1919年展開電影事業,並於三年後成為助理導演,他在英國拍攝了大批的默片和有聲片後,即開始前往好萊塢發展。

希區考克在電影生涯執導首部電影作品《怪房客 英》後,建立其獨特的個人電影標記,包括:希區考克常以小角色的演出出現在自己的電影當中,片中也常見浪漫氛圍的情境、女性髮型特寫畫面,以及以浴室作為藏匿場所、打造謀殺場景,他總是將愛情場景拍攝得像是謀殺場景,而謀殺場景卻像是愛情場景,猶視愛情與死亡一視同仁的意涵。希區考克擅於操控人類的「恐懼」情緒,在他所創作的電影作品中,沒有人會是無辜的,每個人都曾犯錯。

當希區考克自採用彩色底片拍攝電影之後,就更加鍾愛採用金髮女郎在電影中演出,包括《電話情殺案》、《捉賊記》、《後窗》的葛麗絲凱莉;《迷魂記》的金露華;《北西北》的伊娃瑪莉桑特;《鳥》、《豔賊 1964》的緹琵海德倫;《擒凶記》裡的桃樂絲黛。除此之外,希區考克曾表示:「所有的好電影是根源於誇大戲劇性的、非常英式特色的情節劇(melodrama)」,他藉由刻意描述的平淡日常生活事件,透射出隱藏的黑暗面,以誇張戲劇化與簡化事件的手法,對照出黑暗與光明,亦同時展現喜劇性的元素,直抵觀眾內心深層感觸,他也常透過清白的中產階級男士捲入國防、間諜、謀殺等事件,傳達他一貫的道德辯證立場。

由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創建獨立運作的非營利組織「美國電影學會(AFI)」,曾評選一百年來最偉大的一百部驚悚電影中,希區考克所執導的電影作品就佔了9部,包括《蝴蝶夢》(1940年) 、《美人記》(1946年) 、《火車怪客》(1951年) 、《後窗》(1954年) 、《電話情殺案》(1954年) )、《迷魂記》(1958年) 、《北西北》(1959年)、《驚魂記》(1960年)、《鳥》(1963)。 其中《蝴蝶夢》亦曾獲得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攝影獎,希區考克也以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肯定。

希區考克後期最成熟的影片《迷魂記》(1958年) 、《北西北》(1959年)、《驚魂記》(1960年)、《鳥》(1963),大都運用蒙太奇剪輯風格(即有意涵的在一系列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組合剪輯快速串連,以製造視覺和心理的緊張感)。

在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希區考克總共拍攝超過五十部的電影作品,其中《驚魂記》(1960年) 成為希區考克50年電影生涯中最經典的作品,該片最為人所知的淋浴場景中,被害人垂死倒地臥躺的畫面,謀殺攻擊的真正對象其實不是電影裡的受害者,而是沖著觀眾而來,他常以超現實的方式解答謀殺的前因後果,主宰觀眾與劇中人物的情緒。

近期改編自1998年紀實文學著作【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的電影作品《驚悚大師:希區考克》,即揭露希區考克如何以極低的成本完成《驚魂記》的艱辛拍攝歷程,並引領觀眾一窺驚悚大師幕前幕後未曾公開的精采電影世界。

回顧希區考克電影創作的重要時期:1940以前,希區考克大都於英國創作,1940-1950期間,希區考克開始轉往好萊塢發展,許多重要電影作品更讓他成為票房保證的知名導演,1951年到1963年為希區考克電影生涯的黃金時期,他開始大膽嚐試各種電影語言與敘事手法,亦為希區考克藝術成就達到高峰的階段,同時他也在這段時間將事業拓展到電視媒體,製作著名電視影集【希區考克劇場-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64年到1976年,則是希區考克創作生涯的晚期,除了投入環球電影公司,更在睽違二十年後,以代表作《狂兇記》重回故鄉英國執導懸疑謀殺片,該片亦提名金球獎最佳導演與最佳戲劇類影片提名肯定。

希區考克對影壇有其舉足輕重的貢獻,1980年年初,英國伊莉莎白二世亦授予希區考克爵士頭銜,同年4月,希區考克因腎功能衰竭在洛杉磯家中逝世,以享壽80歲之姿,留予世人無限豐盛的藝術資產。

作者:Liyi

本期焦點-【v.391】 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