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巴黎鞋奏曲:小步舞曲


我敬佩所有懂得用音樂說故事的電影人,《巴黎鞋奏曲》的北導演川悦吏子和作曲家阪本龍一就透過莫札特的小步舞曲述說了一則,聽過就難忘情的音樂傷情故事。

有了莫札特的雙簧管,《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的古典愛情,得能從非洲大陸到瑞典書房有了纏綿的連結;有了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巴黎鞋奏曲》(I Have To Buy New Shoes)的姐弟戀情,從單身寂寞中得著了血色溫度。

遠離非洲》中,Meryl Streep飾演的Karen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女生(事實上,她就是原著《Out Of Africa》的作者Isak Dinesen(這其實是她的筆名,本名叫做Karen Blixen),她愛上的情郎Denys(由Robert Redford飾演),最愛在營火旁或者客廳裡,喝著咖啡或小酒,聆聽她說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最後,她真的把她的非洲傳奇寫成了充滿浪漫綺思的《Out Of Africa》。

巴黎鞋奏曲》(請原諒我一開始就要批判這個片名,實在譯得有夠粗俗)則是日本知名編劇北川?吏子升格做導演的作品(如果北川知道台灣譯成如此,可能也會眉頭一皺吧?),北川也是說故事的高手,片中,她透過中年熟女中山美穗來說,她升格做導演了,找來了中山美穗和向井理談了一段短暫的姐弟戀。一位陪妹妹到巴黎做男友的攝影師,卻在塞納河畔巧遇了旅法的女作家,兩天兩夜的相逢相識,竟然有了不忍分離的愛慕,電影情節確實太過巧合(很像巴黎市的觀光宣導片),如果不是中山美穗藉著莫札特的音樂說出了動人的故事,或許就不會有太引人歎息的動情力量。

一如《少年PI的奇幻旅程》,中山美穗在電影中說了兩段有關莫札特的音樂傳奇,層次有別,傷情則一,不管你相信的是那一個版本的故事,都耐人咀嚼回味。

電影中,中山美穗在喝了兩杯調酒後,就醉了,走路跌跌撞撞,向井理只能用揹的,肌膚相親,讓單身的中山美穗有了溫暖,結果兩人就回到中山美穗的家中,一個爛醉沙發,一個則躺在浴缸中,第二天,中山美穗晨起後,信手在鋼琴上彈起了莫札特的「K1小步舞曲(K1Minuet and Trio for Piano in G)」,引起了向井理的好奇,於是中山美穗分享了她的第一個故事。

那是家裡的貓與小步舞曲的互動故事,貓很聰明,與她相依為命。聽見莫札特的琴音,就知道主人備妥了食物,聞琴聲就會現身,即使外出多時,只要聽見琴音,依然會聞琴知返,可是有一天,貓咪不見了,她再怎麼彈,貓咪就沒再回來了…但她還是重複地彈,是在召喚舊時相愛,是在召喚昔日記憶。

此時的「K1小步舞曲」像是優雅但感傷的小曲,簡單幾個音符,似已道盡了獨居女郎的寂寞情懷。

但是第二天,她說出的第二版本的「K1小步舞曲」卻更加淒愴了。貓不是她養的,是她的兒子,她結婚沒多久就離了婚,獨力撫養孩子,有一天,孩子在路旁揀到了這隻野貓,膽怯地站在門邊問母親能否養貓?從此,孩子就全力來照顧貓咪,每一回孩子彈琴,貓兒真的就會聞樂相伴,但是孩子只在人世呆了短短五年,孩子走了,貓咪也走了,她再怎麼彈「K1小步舞曲」,房子裡就是空盪盪地,沒有童音,亦沒有貓聲。

你喜歡那一個版本的故事呢?不是因為眼前這個男人與她多相處了一天,也多交心了一天,也許中山美穗願意分享的只是第一個版本,美麗的愁緒,小小的惆悵,但是正因為兩人交心了,她挖出了更多內心底層的傷痕,向井理選擇用臂膀溫暖了這位傷心的女人(或者說媽媽)。

第二天,中出美穗外出買花歸來,卻發現向井理不告而別了。他是不是像那隻貓咪一樣,在巴黎街道揀到了它,好不容易成為親近伴侶,卻又很快就從眼前消失了,她沒有哭泣,只呆呆地坐回到鋼琴旁,開始彈起那首莫札特的「K1小步舞曲」。

只有敏感的人,只有敏感的心,才聽得出來女人的呼喊,聽完中山美穗的故事,誰不知道「K1小步舞曲」就是她的召魂曲,要召回最愛,要讓美好繼續,如果召不回來,此曲就是傷情曲,召得回來,那就真是最美麗的救贖了。

向井理為什麼離開?向井理又會不會聞「K1小步舞曲」而返回呢?答案要留待觀眾到戲院去尋訪,北川悅吏子的功力在於用一首「K1小步舞曲」就點化了音樂與癡情的連結,在於將「K1小步舞曲」的低限輪迴曲式,成為全片最動人的主題樂章,更特別的是如果你知道「K1小步舞曲」是莫札特在六歲時就寫就的小步舞曲,是否更能體會中山美穗每回彈琴時,都會想起她那年僅五歲的無緣孩子呢?此時,你會不會想要再要聽一回這首「K1小步舞曲」呢?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391】 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