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訪談


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海角七號》感動了許多人,也賣出口碑與票房,更多的幕後花絮請看以下:

Q:《海角七號》成本高是近年國片罕見,經費與預算是如何分配?


A:在技術方面,台北影業和阿榮片廠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大概就有一千五百多萬。台北影業也為我們做了很多特效和鏡頭,其實影片超蠻多的,特效部份最後多了快五百萬,人事與其他費用也都超支了一到三成,為了省錢,我自己的導演費和編劇費都沒領。《海角七號》較特別的是很多地方都是特效做出來的,搭景的部份,船的費用較早花了百來萬,范逸臣在飯店和樂團練習的地方則花了快三百萬搭設,其他費用都是能省就省。


Q:選擇以高難度方式、搭船拍攝日方撤台的場景的理由?


A:其實當初也有人建議以口述方式帶過這場戲,但是我覺得,口述當然也能把戲的感覺表現的很好,建了這個景,能夠把遣返的戲拍出來,更能為感動的分數加分!


Q:你那時覺得拍得出來,能完成嗎?


A:我也有擔心過,因為我還是想拍以霧社事件改編的「賽德克巴萊」呀,所以這種場面一定要拍出來。最早的完成版做得不太好,音樂放上來後有好一點,再加旁白,再補一場戲進來,把老先生的女兒那場戲加進來就差很多了,另外再補一群小朋友唱「野玫瑰」,日方撤退的戲等於是後期剪接後再創造的。本來一開始效果不好時,有人建議是不是乾脆整段拿掉,但我覺得那不就白做功。重新剪接後的成果是讓人滿意的。

Q:關於劇中的中孝介念情書的橋段?


A:我覺得在譯寫的部份,語言和文字都很重要,文字的感情夠,配音的人員才能投入多一些情感。一開始給中孝介配時,準備的很趕,所以給他的詞翻譯的沒有那麼到位,加上他是歌手不太習慣念白的方式。最後,我又找了翻譯吉本娜娜小說的譯者幫忙,給懂日文的人聽,然後又請了蔭山征彥配音,才得到滿意的結果。


Q:你與多位導演合作過,並且一路從助導等基層工作做起,從誰身上學到最多?


A:楊德昌導演,以前在電影圈遇到一堆臨時演員的戲,就是叫他們走來走去,可是有一次楊導卻說:「這像一堆屍體走來走去,你要告訴臨演的職業是什麼。」這才學到,演出是要從小看到大,所有演員都是整體的一部份,所以我給每個人角色,這個是貴婦,那個也許是偷情的….。


Q:場面調度與拍攝上最困難的是?


A:拍攝是都會先講好鏡位,不過,拍片總會是會有走錯位,擋到攝影機的狀況,一但遇上要搶天光與氣候問題,加上作業時間有限就很令人緊張,像是拍攝范逸臣演唱會那場戲就是,我們請來學生做臨演,但是我們只有半個小時的作業時間,有的學生從台南來,有的從高雄來,還得讓他們趕上八點前的公車,才能回到宿舍,最後弄到八點半。最後拍了兩個月殺青,足足有二十萬呎底片,只差了最長國片《雙瞳》三萬呎,而且還沒有補拍,最後一場戲是在航空博物館拍的,是中孝介搭機來的那場戲。


Q:舉債三千萬拍攝《海角七號》,是否也有考慮海外版權?是否有找贊助商?


A:台灣電影圈舉債拍片我不是首例,《海角七號》成本這麼大,一方面希望片子賣好的話,能提升大家拍片資金,一方面希望能吸引到大家,要把片子做起來,抱著不賣不行,沒有回頭路的心情做。談合作找贊助的時候,很多人只問我怎麼賣錢?對故事一點興趣都沒有。海外版權一開始有在談,但是能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喜歡才重要,很多美女雖然漂亮,但是不會被記得,我要拍的片子就是讓人一眼就記住。如果以後真能拍出「賽德克巴萊」,我希望能在某家戲院每天放,一場都好,三千萬都花下去了,如果沒有戲院能播,開家小戲院也不算什麼了!

作者:膝關節

本期焦點-【v.183】 200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