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游惠貞
就影展訴求而言,創新手法本就搶眼,當然吃香。然而,題材本身便具備衝擊力的紀錄片,無須太多創新手法的包裝,照樣可憑既有形式來征服無數觀眾。

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即將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盛大展開,這個集聚世界各地創作精英的紀錄片饗宴,今年一如往常,規劃出多種頗具前瞻性的單元。
《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舵手游惠貞早是國內外知名策展人,規劃過無數影展、身經百戰的她表示:「政府辦影展,動機和效果都是正面的,只是這個正面是十倍數,或只有一倍?也就考驗著策展團隊的創意與企圖。」為了讓台灣能被「看見」,累積影展的影響力特別重要……影響力的定義,當然就不外乎市場刺激性,以及對創作者的專業肯定。

有別於CNEX等議題式影展,紀錄片雙年展仍以創意為主……然而這不稍減各類議題百家爭鳴的盛況,比方今年環境議題的片子表現特別出眾,「綠色浪潮」單元便因應而生;此外,放在影史進程來看,紀錄片概念、手法的演進,遊戲規則是什麼?也是影展中引人玩味的觀察重點。

游惠貞進一步闡明:「就影展訴求而言,創新手法本就搶眼,當然吃香。然而,題材本身便具備衝擊力的紀錄片,無須太多創新手法的包裝,照樣可憑既有形式來征服無數觀眾。」

另外,隨著時潮汰舊換新,攝影機表徵高位階的年代已過去。當拍攝門檻愈來愈低,甚至可以說人手一支的手機都具備攝錄功能和隨之而來的解釋權。拍攝的主流意義不再是手握武器以主持正義,而是自拍、自戀,這個帶點諷世意味的概念,就衍生「製造我紀錄」這個頗有啟發性的單元。當中蒐羅了許多將焦點放置在創作者與拍攝主體之間、以激撞出後設趣味的紀錄片。於是看得到像《義大利,愛我別走》藉「安排性」的旅遊巡禮,來定義個人與土地的情感「該有多少」。也有《蘿拉》裡的名流女子堅持不願對鏡頭表露過往,遂與拍攝者碰發出「主導權」的拉扯。
「紀錄片十幾年來變化很多,觀眾會成長,視野也隨世代漸進而變得不一樣。
相對,當紀錄片本身只剩下工具的作用、帶有宣傳性質,甚至執行的力道不夠
、趣味太侷限,就相對容易遭到淘汰……而這也儼為影展的選片準則。」

不管形式、風格、手法,游惠貞表示,紀錄片還是有所謂不可取代的伸張社會正義的功能,好的紀錄片,更能讓意義穿越地域限制,宛若《地球另一端》這部片直抵遙遠的目的地。這次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相信您也能在這裡,與那個感動自己的起點相遇。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0366】 2012/10/18
其他新鮮事兒

《逆光飛翔》淡而扎實的感動 (10/18)

代言香奈兒No.5 小布溫柔的殺戮 (10/18)

人質–讓政治議題電影更刺激 (10/18)

《壁花男孩》在感情裡,我們總會選擇自認值得的對象 (10/18)

《顛倒世界》無法顛倒導演功力不佳的事實 (10/18)

《官賤對決》笑看政治醜態 (10/18)

《壁花男孩》躁動不安的徬徨青春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