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那些年,我愛恰恰。專訪何蔚庭導演


不同於一般將焦點放在病患身上的詮釋,何導特別發現照顧者的辛苦,何導安排了馬之秦的角色,卻讓觀眾以丁強的眼光出發,在時空往返中,巧妙分攤了現實的不可承受之重。

3月2日將有一部生動別緻的電影上映,《昨日的記憶》集結台灣四位知名導演,包含以《台北星期天》技驚四座、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何蔚庭,以及備受讚譽的沈可尚、陳芯宜、姜秀瓊。以「失智」為主題,導演們各自構思,帶領觀眾經歷四段富有溫度、張力飽滿的時光旅程。


2010年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成功引起大眾對失智現象的注目,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與監製李亞梅再度合作,這次他們邀請四位導演以劇情片角度切入,期望能夠以更豐富的面向、更戲劇性的手法,讓社會大眾持續認識失智這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現象,也讓照顧者、家屬、以及失智者本身,都能獲得廣泛支持力量。

在田調的過程中,何蔚庭導演才逐漸開啟對失智症的認識。以往身邊沒有這樣的案例,基金會提供的數據讓他驚覺,其實有許多遭遇失智的病患、家庭,並未尋求專業協助。瀏覽許多個案之後,在普遍的沉重哀傷之中,他發現國外有一群人主張不讓失智者體認到自己患病的事實,以避免他們所必須承受的極大壓力與慌亂,也因此讓失智者的人生旅程能夠快樂走完。


以此為出發點,短短的兩個禮拜時間內,何導構思了《我愛恰恰》故事主軸。丁強飾演患有失智症的老先生,一如以往的平靜早晨,他和外傭慣例到公園散步,在這裡遇見他的初戀情人馬之秦,當重逢變成邂逅,峨嵋街的「金鼎大舞場」內,兩人再度跳起初戀時的恰恰舞步。

不同於一般將焦點放在病患身上的詮釋,何導特別發現照顧者的辛苦,尤其是主張掩蓋失智真相的行為療法,在羅織這個漫天大謊的背後,是身邊人亦步亦趨、費盡思量的辛勞。有鑑於此,何導安排了馬之秦的角色,卻讓觀眾以丁強的眼光出發,在時空往返中,巧妙分攤了現實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一個重現過去的故事中,要用什麼來代表老夫妻兩人的甜蜜過往呢?一日,何導的夫人為了其他的案子,在Youtube上找到《曼波女郎》中我愛恰恰的片段,1957年,這部由葛蘭和小生陳厚演出的經典歌舞片,曾經風靡一時、蔚為風潮,何導靈機一動,安排丁強和馬之秦在片中搖曳生姿,也讓兩人的追溯之旅達到情感高峰。


以短片「呼吸」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持續帶來坎城導演雙週《夏午》、長片《台北星期天》以及《10+10》,何導說15分鐘的短片是他最熟悉的模式,也像是一個創作上的自我限制,在有限的畫布下,如何把故事說的完美?在台灣拍片的這幾年,他樂見政府對電影工業計畫性的扶植,也感嘆馬來西亞拍片環境的不同。在《我愛恰恰》中,我們可以見到何導作品一貫的細心與敏銳,也將更加期待透過導演之眼,持續看見一段段各異其趣的人生風景。







昨日的記憶預告片







2009年的《台北星期天》讓何蔚庭得到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肯定

作者:超小號

本期焦點-【v.331】 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