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之戀》破繭而出的32歲
一子的角色極為成功,觀看的過程可以完全同理角色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這部片很痛、有人說這部片很慘、有人說這部片非常熱血。是的,「痛」、「慘」卻「熱血」正是看的時候不斷感受到的東西,強烈直接,無法忽視。
如此努力並不是想要做什麼偉大的事,
只是想要有所改變,
只是希望一生至少能夠徹底燃燒這麼一次。
《百元之戀》應該算是這次台北電影節挺強打的一部日本片,除了映後有導演、製片和女主角豐富熱情的座談外,離場時還有蒟蒻冷麵可以帶回家。這些全部結合成為一次美好的觀影經驗。
《百元之戀》是一部非常熱血的電影,講述長期繭居家中、不事生產的女主角一子與妹妹大吵離家之後,遭遇不幸,憤而投入拳擊練習,全力燃燒生命的故事。全片走黑色幽默路線,主角命運悲慘,但卻充滿喜感(觀影現場笑聲不斷)。
電影裡我們看到一個32歲的肥魯宅女的蛻變。她不是麻雀變鳳凰,她也不是醜女大變身,她是從自己舒適安全卻腐臭的繭中衝出來,變成一個為不可能目標持續節制、奮鬥的人。她把握唯一(可能也是最後)的機會,在一個全然危險、必須承受痛苦的地方,成為她自己。
一子的角色極為成功,觀看的過程可以完全同理角色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這部片很痛、有人說這部片很慘、有人說這部片非常熱血。是的,「痛」、「慘」卻「熱血」正是看的時候不斷感受到的東西,強烈直接,無法忽視。而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同意,女主角安藤櫻的極具說服力的演出是《百元之戀》之所以可以給人這些強烈感受的主因。無論是身形的變化、眼神表情、肢體語言還是說話方式,都讓人忍不住相信她就是那個繭居不擅與人互動的一子。
一子的角色自然成為映後訪問的焦點。導演和女主角也極有耐心地回答主持人與觀眾對這個劇本的形成、一子演員的選擇到最後的詮釋問題。但訪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導演說從最初發想、劇本到電影的完成到最後主題曲,經歷了日本「九十九元商店」、「百元商店」到加了8%營業稅之後變一百零八元(主題曲是「一百零八元之戀」)的幾個階段。這樣的變化雖說是小事,留在電影裡面,卻讓人玩味。
百元商店、百元生活到百元之戀。一子上場前,外面唱著百元之歌,教練問她那是什麼,她說:因為我是只值一百元的女子。一百元的隱喻貫串著整部片(從開始那場在便利店買東西那幕一直到最後的百元之歌)。剛離家的一子在百元商店裡被當作像一百元一樣不值錢的商品,隨意拋棄;電影最後的一子卻是站在擂台上,在眾人面前奮戰到底的堅強女性。她靠著自己的力量破繭而出。
之前看武正晴導演的《男生愛女身》,就覺得他關注那些在日本社會較弱勢邊緣被人歧視的人們,希望透過電影把他們帶到一般人面前。現在看《百元之戀》更確定他這樣的特質。這是一部對社會有關懷的電影,它沒有要逆轉什麼人生還是命運,我想它要說的只是:無論你現在如何,都有機會讓自己的生命有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