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琳娜》釋放心中的廖添丁
初看《愛琳娜》時我有點不習慣,因為我感覺林導風格突變,就在我感嘆時局下各個導演不得不向商業低頭的時候,林導猛地殺出一記回馬槍,結局還是非常林導的,女主角愛琳娜最後化身成為專替社會底層發聲的蒙面女俠!
(本文涉及劇透,請未觀影者斟酌進入)
愛琳娜是個出身於藍領家庭的鄉下女孩,她在一窩男人(爸爸跟三個哥哥)的環繞下長大,她努力過著生活,追求自己夢想的中產階級生活,脫貧與出嫁是35歲的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
原本一直在各種勞動工作中流浪的愛琳娜,因為一次意外的車禍,讓她有幸接觸起小提琴,並且從一個門外「娘」努力搖身變成小提琴老師,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理想的生活型態前進。
為了把自己嫁掉,她也努力會見婚友社安排的各種相親對象。這一年,她命中的好桃花與爛桃花同時綻放,一個是誠懇老實,但離婚帶著拖油瓶女兒的計程車司機,另一個則是英俊多金的富二代公子,兩個男人一前一後闖入她的生命,她該如何抉擇?
同時,她的三個哥哥,老大是個流氓,老是做著不切實際的發財夢;老二是個已經中年,但官階依然很小的小警員;老三雖然努力經營著工廠,但景氣不好,即使再努力接單,依然入不敷出;就在這樣慘澹的生活中,父親卻突然發病,陷入昏迷,讓愛琳娜的生命陷入愁雲慘霧中,一個小小的音樂老師該如何對抗命運,搶救自己的生活呢?
本片導演林靖傑甫出道時,就因為一部三段式電影「惡女列傳」中的「猜手槍」一段成為被受矚目的新銳導演,幾年前交出的成績單「最遙遠的距離」也擄獲了一票文青觀眾的青睞。時隔多年,再次推出劇情長片《愛琳娜》。
因為看過林導演的作品所以初看《愛琳娜》時我有點不習慣,因為我感覺林導風格突變,變得太靠近商業手法,大段大段的旁白交待著愛琳娜的身世背景,實在讓我有點難以招架,就在我感嘆時局下各個導演不得不向商業低頭的時候,林導猛地殺出一記回馬槍,刺的我目瞪口呆,原來在這麼商業的外衣包裝下,結果是如此反高潮、反商業敘事的議題(女主角愛琳娜最後化身成為專替社會底層發聲的蒙面女俠!),讓我看完時一陣詫異,因為這兩種風格太過迥異、矛盾,似乎硬把兩種不同類型的故事扭成在一起,讓我走出戲院時,仍有嚴重的違和感……。
當然,結局還是非常林導的,而且也因為最後把愛琳娜跟廖添丁扯在了一起,所以讓一開始的那一大段旁白有了附著點,再回想,也就沒這麼突兀了,畢竟鄉土廣播劇曾是台灣庶民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環。
其實這是一個很宏觀的電影,林導的企圖很大,命題涉及的範圍很廣,觸角也很深,片中除了女主角跟她的家庭外,還談到了經濟不景氣下的藍領的困苦與無奈,然後驚鴻一瞥地提到外籍幫傭的議題,也談到小市民對抗無良政府的辛酸,然後關懷到惡意倒閉的工廠的勞工權益,以及近年鬧的沸沸揚揚的都市更新案件等等,可說林導呈現了有別於光鮮亮麗的都會風情的另一種常民生活型態,再次重新詮釋了他心中的「草根性」,除了更貼近土地的生命型態,也多了一股狹義柔情。
本片的預告與文宣都有提到這是一個「失敗者聯盟」的故事,其實這是我個人看本片時最難消化的部份。我覺得,你可以拍攝藍領階級的生活,可以真實呈現各種困苦,但是請不要隨意將「失敗者」的符號貼在這群人身上!也請不要用另一種文人式的關懷角度來「同情」他們,這是我個人無法認同的視角。我想說的是,失敗者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社會主流價值定義的失敗?還是別的呢?
片中的大哥因不務正業,異想天開地等著天上掉錢的機會,勉強可以簡單歸類為失敗者,可是二哥,一個盡職的員警,只因為年屆中年還停在一毛三的位階,難道就要被歸類在失敗者嘛?三哥雖然經營的工廠最後不幸倒閉,但那也只是一時的,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又豈可輕易封印?
片頭一大段描述愛琳娜到處流浪做著各種勞工生活的片段,配著強烈的帶著哀傷的音樂,我實在覺得為那些辛勤在工作的底層民眾感到不平,他們認真生活,努力工作,幸與不幸也是他們自身的個人感受,哪裡需要別人來評斷?來同情呢?
這是我看本片最難以認同的地方,我覺得林導用了一種文人的視角來看這些人的生活,可是輕易就把他們打為失敗者實在是太過暴力與粗糙了!我想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可以這樣輕易被定義與編註的!
同時,我也覺得,雖然是講述常民生活的電影,但林導的文人視角可能反而讓這群人難以進入他的電影語彙中,顯得有種格格不入的矛盾感,說到底,這部講述庶民生命情狀的電影,到底是要拍給庶民看的?還是要拍給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看的呢?
撇開這個視角,我還是很喜歡片中絕大多數的元素,比如在廢墟上架建的巨幅房地產廣告「尋夢園」:彷彿告訴觀眾那一切只是一個平板到空洞的騙局,夢想何在?比如缺席的母親,片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講述愛琳娜的父親跟父親的父親(本片是獻給林導的父親與高雄的),但卻對母親留下了難以描述的空白,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因為一如台灣這個孤島一直處在「母不詳」(母親到底是中國?早期移民的福建人?鄭成功?日本?原住民?荷蘭人?)的歷史情狀中。
然後,雖然我還是覺得很突兀地突然超展開地讓愛琳娜去成為一個蒙面音樂女俠(我依然覺得這個轉變毫無頭緒與脈絡),但是我喜歡那種:「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個愛琳娜(廖添丁)的母題。」提醒著我們,改變不在外在,所有的革命都是先從自己內在微小的火種點燃起的!內在的革命永遠是我們要打贏的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