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彗星來的那一夜》時空平行交錯,人性詭譎難料!


全片僅靠八個演員,在看似不同空間,其實是同一間住宅中的演出撞擊,在融合了慧星科幻傳說、無法解釋的神秘懸疑等多重元素下,所引發一場又一場連綿不斷的人性衝突。



1985年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Trilogy)首開先鋒以來,30年來影壇對於「跨越時空」為題材所衍伸而出的作品,總是興趣盎然,電影的類型也十分多變,探討親情與愛情片「真愛每一天」與科幻片「 星際效應」, 探討不斷生死重來的戰爭片與藝術片「迴路人生」,甚至是動畫片的「皮巴弟先生與薛曼的時光冒險」,都是以「蝴蝶效應」的論點上,去探討當人類擁有穿梭時空的超能力時,在時序上與多維空間的穿梭自如,所可能引發出牽一髮動全身的因果關係與效應,不管是從輕鬆詼諧,或是嚴肅追尋,甚至是驚悚駭人的角度切入,從票房上來看,也算是觀眾樂此不彼的人生議題。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在玩夠了「蝴蝶效應」與「穿梭時空」的Y軸縱向理論後,美國導演詹姆士.沃德.畢基(James Ward Byrkit)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 ,跳脫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觀點,從X軸橫向平行空間觀點切入,再加上奧地利量子力學理論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於1935年提出的「薛丁格之貓」理論(Erwin Schrodinger's Cat,原理簡介請看http://ppt.cc/uh9-), 拍出了一部以慧星來襲,地球可能產生的漣漪效應,與「薛丁格之貓」理論為基礎,在2013年拍出了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



故事發生在慧星來襲的某一晚,八位許久不見的朋友聚餐,因為突如其來的大停電,決定外出探訪周遭唯一一家亮燈的住宅,沒想到也因此陷入了一連串難以解釋的神秘事件,過程中充滿驚悚神秘氛圍,與人性善惡交錯的探討。

牽扯到全片主配角之間在看似不同平行空間的生死爭鬥,都是基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薛丁格之貓」理論(Erwin Schrodinger's Cat),這思想實驗中,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設定了一個實驗如下:

「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一個放射性原子核放進封閉的盒子裏。當盒子內的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燒瓶,殺死這隻貓。



根據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

可是,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他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

這事實引起一個謎題:到底量子疊加是在甚麼時候終止,並且塌縮成兩種可能狀態中的一種狀態?」

實驗其實是指出了應用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在詮釋於宏觀物體,所會產生的嚴峻問題,以及這問題,與物理常識之間的矛盾。在這思想實驗裏,由於先前發生事件的隨機性質,貓會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



根據去相干理論,貓不可能永遠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由於環境的影響,很快地會產生去相干效應,貓改而處於生存,或死亡的經典統計學狀態,因此,一般而言,絕對無法觀察到這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

美國導演詹姆士.沃德.畢基(James Ward Byrkit)就借用了這知名的實驗,處在同一屋宅的八個人,就像實驗中的貓,屋宅就如玻璃燒瓶與那個封閉的盒子,而電影中一發不可收拾的騷動起源--- 慧星來襲,就像實驗中氰化氫氣體與放射性原子核的外物。當人遇上了慧星來襲所造成的騷動,就是全片引人入勝峰迴路轉的關鍵高潮戲!

全片僅靠八個演員,在看似不同空間,其實是同一間住宅中的演出撞擊,在融合了慧星科幻傳說、無法解釋的神秘懸疑等多重元素下,所引發一場又一場連綿不斷的人性衝突,導演節奏掌控精準,演員個個演出搶眼出色,讓一部低成本的製作,撞擊出絕妙的火花,也將電影推上了高峰,榮獲2013 西班牙Sitges 奇幻影展評審團獎、最佳劇本,2015年2月6日下週五,《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即將在台上映。

本期焦點-【v.485】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