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情緣》藝術無領域之分
『或許我們身上最每好的部分就是我們的創作。』 人類成就藝術,卻也被藝術成就著。
茱麗葉畢諾許因為《英倫情人》而拿了柏林影后和奧斯卡獎、演出《藍色情挑》而得到威尼斯的肯定、21世紀之後則憑著《愛情對白》拿下坎城影后。年屆半百的她,擺脫了一般女演員年老色衰接戲越少的普遍宿命,反之,她戲越接越多,所以我們可以在侯孝賢的電影《紅氣球》裡面看到她、可以在暢銷小說翻拍的電影《回到初相遇》裡面看到她,今年在台灣不但有必看的藝術電影《一千次晚安》上映、還能在好萊塢重點鉅片《哥吉拉》裡看到她的身影。
雖是史上第一個世界三大影展(坎城影展、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得主,但茱麗葉畢諾許演出的電影作品不只限於藝術電影,事實上,她也樂於接演一般商業片。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對於茱麗葉畢諾許而言,電影就是電影、如同對於畫家而言畫布就是畫布、對於作家來說稿紙(鍵盤)就是稿紙(鍵盤),在鏡頭面前,茱麗葉畢諾許的演出總是可以恣意揮灑自如,不管今天劇本是來自好萊塢或是獨立製片。
你將可以從《字畫情緣》看見了茱麗葉畢諾許的這份自在。
《字畫情緣》描述女畫家因故回鄉教書,遇上了一名過氣的作家教師。本片依循的是冤家變親家的愛情喜劇公式路線,但電影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更有涵養的、關於自我成就與對於感情關係的探討,說是一部可以雅俗共賞的電影應不為過。
首先是「文字」與「圖畫」的藝術魅力對辯。一篇文章的力量強、還是一幅圖像的影響力大?兩個老師在鬥嘴鼓的爭辯過程中,因為有學生的參與而顯得熱鬧有趣。再來就是透過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親自秀出字的迷人以及圖的魅力,他們都啟發了學生,但另一方面卻都受困在自己的創作瓶頸上,算是同病相連。
一個力不從心的畫家、遇上一位心不從力的作家,他們似乎註定了要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就像是觀影過程之中你會發現不論你信仰的是文字或是較偏好圖畫,藝術就是藝術,他們雖然被分門別類開了但終究是人類文明之下的美麗結晶,並無高低,如果能夠兩全、為何要獨獨偏袒其一?
《字畫情緣》甚至最後讓音樂、舞蹈也進來電影裡面湊熱鬧(加上電影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形式),我相信茱麗葉畢諾許就是了解《字畫情緣》想要講的,不止「字」也不止「畫」,所以這位表演藝術家才要接戲演出一位和雷諾瓦一樣得到風濕性關節炎病痛的堅韌畫家。「痛」本身太難演,這的確也需要茱麗葉畢諾許的演技才能說服觀眾。
本片甚至在教育議題上有獨到見解:不論是文學還是藝術研究,在基本美學教育以外要更進一步讓有天份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潛力也是男女主角很看重的一環(以挖掘明日藝術家為己任的態度很讓人佩服),劇情設計了竊取作品、以畫作傷人、還有作品被破壞等等情節來討論藝術價值本身的定義問題,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創作者受環境影響而被壓力或被激發的創造能量的一體兩面,《字畫情緣》裡一位華裔女學生艾蜜莉(薇拉莉田飾演)的創作潛力便是基質在她在東西文化衝擊以及校園感情問題的體驗上面,這告訴我們越受困的人生越能開?人類內在幽微的感知與表達,如果你崩潰了、跟命運認輸,那麼你終將一無所有。但是若能將困境轉化成為養分,那麼你將能創作出無與倫比的好作品。
『或許我們身上最每好的部分就是我們的創作。』
人類成就藝術,卻也被藝術成就著。
是的,《字畫情緣》不只是一場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之間的愛情大戰,
它同時也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好電影。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