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夢饗米其林》最棒餐廳在哪裡


評價最高、最悠久、最溫馨,對你而言,甚麼是最棒餐廳呢?



前言

每間餐廳都為娛樂大眾而存在。而人們為了款待、享受、慶祝、聚會不同目的進入餐廳。《夢饗米其林》是一部餐廳紀錄電影,當中選定三間風格截然不同的餐廳:「段落符號」、「布萊巴克餐廳」、「嘉碧廚房」分別介紹。透過主廚、經營者、顧客訪問,讓觀眾瞭解其生活模式。當中,更深度描繪三間餐廳各自遭遇的困境,講述主廚們如何逆風高翻、扭轉乾坤,企圖讓觀眾知曉:有夢一定贏,放膽去拚吧!

劇情

本片劇情發展,三線兼敘,先介紹餐廳如何發跡、對比其他餐館與眾不同的特色、對於主廚而言,該餐廳代表含意、面對困境如何解決、餐廳目前現況如何。三間餐廳中以「段落符號」佔最重,約莫四成比例篇幅,其餘倆皆三成。

以下將就三間餐廳分別大致介紹:



【段落符號】



米其林三星級,世界第七,全美排名第一的高檔餐廳(全世界只有90間餐廳達到三星)。主廚廚神格蘭特阿卡茲(Grant Achatz)擅長分子料理與法義料理,總是利用高科技器材,像是冷凍盤、火山、旋轉蒸發瓶烹飪出獨一無二的料理。

主廚從小老爸就訓練他獨立,給了台破車,要他自己賺錢親手打造出全鎮最酷之車。因此磨練出其心智,以致未來成為頂尖廚神。

困境,當工作稱霸世界時,格蘭特罹患喉癌,治療過程喪失味覺,仍然不懈地監督餐廳。



【布萊巴克餐廳】



歷史悠久,長達160年的老餐館。主要販售美式餐點,銷售最好的則是自助餐。最特別是,它是鮑爾鎮的精神象徵,家以外的第二居所,鎮民閒來無事就會去喝咖啡吃早餐坐坐,甚至,一些老主顧還有鑰匙,會幫忙開店。老闆女兒打算接管餐經營,她認為「喜歡這裡,就是不是工作。」

困境,在某年聖誕夜,餐廳發生氣爆,百年老店慘遭祝融,付之一炬。但鎮民得知後,盡一切努力捐款幫助重建,六個月後,餐廳重新開張。但是老天爺考驗還沒完結,四個月後,新餐廳又再燒了一次。老闆就此絕望,瀕臨崩潰邊緣。但老主顧說:「只有一種方法能夠宣洩,那就是再重建!」,集結眾人之力,餐廳終於再度復活。

【嘉碧廚房】



是一間夫妻共同經營的墨西哥家常菜餐館。開餐館是Gaby的心願,丈夫覺得她做菜好吃極了,決心為她蓋一間餐館完成夢想。為了擁有這裡,他們失去很多,來客數並不多,但為了女兒、為了夢想,總是咬牙刻苦硬撐。不過,夫妻倆很知足樂觀,認為人生重點不是賺多少,而是多少人來參加你的喪禮。(怎有點不吉利)

困境,生意不見起色,人生最重要的房子為了餐館抵押。

整體而言

綜上所述,表面看來《夢饗米其林》是一部撰述真實人生的追夢電影,有人美夢成真;有人夢碎成沫,有失敗,有成功,彰顯出人生戰場的困境搏鬥。透過流暢剪輯節奏,精準的訪談捕捉,以及美食佳餚點綴下,讓這部一窺廚神辛酸血淚,不也難怪,感動數萬人,甚至在影展放映時贏得了觀眾票選獎。

此外,在《夢饗米其林》你將看見不一樣,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模式。對比台灣許多餐廳,積極連鎖拓店,忽略與顧客建立情感連結,只在SOP上一味強調禮節、打招呼、送客。金錢至上,都花錢搞文青裝潢、聘請專人寫文推薦,目標放在吸引顧客,努力提高翻桌率,卻不像布萊巴克餐廳是鎮民的「第二個家」,這點值得省思。

資本社會



不過,鄙人看其他人文章或是片商新聞稿,都發現全都在讚揚廚神格蘭特阿卡茲(Grant Achatz)好棒棒,戰勝癌魔簡直人生典範。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總覺得導演有另一層涵義,透過電影在婊資本主義,才刻意將「段落符號」跟「嘉碧廚房」擺在一塊比較。(布萊巴克餐廳就只是兩者的緩衝海綿,模糊這個論點)

首先,影片中你將一直聽到格蘭特說「料理是帶給人類幸福」這種小當家才會說的話。此話初聽,很正面很勵志,不過隨著格蘭特的飛黃騰達,這個「幸福」卻也連帶限縮範圍。想想,一套有25道菜的米其林三星料理,在美國社會中,有多人能夠消費負擔?

我並想不批判奢華消費,因為那也是一種消費領域,格蘭特信誓旦旦說這種話,從小餐館發跡的他,一定相當明瞭這回事才對。開頭他就說,料理是為了娛樂大眾,但,你這種等級,究竟娛樂了多少大眾呢?這不是自打嘴巴嘛。與瀕臨破產的「嘉碧廚房」對比,這種資本感,更加擴大明顯。

難道,Gaby不想帶給饕客幸福嗎?或是她的夢想比較渺小不值得讚揚?卻,兩樣情,她的餐館乏人問津,關門打烊,只能哭哭。當然,這還有許多因素導致:經營分針、菜色口味、餐廳地點…等等。但你想想,這對沒錢非白人的拉丁裔夫妻,能在芝加哥高價地段開餐廳嘛?想當然爾,沒辦法,因此影片引導觀眾去沉浸在「我貧窮,我快樂」的小確幸中,刻意淡化其中的資本色彩。



你只是比較幸運

還有一點我看不下的。格蘭特罹患舌癌的第一時機簡直天崩地裂,認為如此人生勝利組的我怎能割掉舌頭。但是,事實上每個癌症病患都是如此,這刻意描繪反倒像是想用這種困境突顯他的生涯履歷。

有一段,他拜訪數家醫院都說他必須割掉舌頭治療,無法接受,直到找到某大學醫療中心,有一種藥物療法,讓他可以免去割舌之苦。

他開始大放厥詞,說那之前醫院都是啥,是庸醫嘛(沒這麼說,但幾乎是這意思),為什麼只有你們可以。在這,我翻了白眼,你能是因為,你有錢可以負擔「這種高規格治療」。有多少癌症病患正等待著死亡倒數,期盼骨隨拯救脫離苦海,你卻在那沾沾自喜,批評那些「無法享受高等醫療資源」的一般醫院。或許,這在某些人眼裡是個奇蹟;但在有癌症朋友的我眼中,卻非常憤怒。

其後,紀錄片繼續塑造格蘭特的完美形象,還拍一家四口在廚房遊戲的畫面。但你從對話推測,這根本假象,格蘭特曾說「他一天待在餐廳12~16小時,扣掉睡眠,他根本住在這」,也就是他幾乎沒有陪伴家庭,連罹癌時期亦是如此。妻子都抱怨,他這樣是在縮短壽命。所以,不顧家庭,只有成就的男人就是「成功」嗎?因為他是男人?因為他成功可以無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奪。

結語

我真認為《夢饗米其林》是一部非常特別的紀錄電影,表面上它勵志正面鼓勵追夢,背後,一些刻意沒呈現的角度卻隱藏了許多議題,待你發掘省思。甚麼樣才是最好的餐廳呢?你自有答案。

作者:波昂刺刺 【Das Kino波電影】

本期焦點-【v.452】 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