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KANO》英雄,應該被記住


除了跨民族的團結與奮鬥,更重要的是,它為一群曾經如此瘋狂往夢想奮鬥的青少年留下永恆的致敬。沒有人支持你的時候,只剩你支持你自己,到底該叫作「堅持不懈」,還是「冥頑不靈」?



非常開心的是,因為桃園高中棒球隊與電影公司的恰談,還有非常用心且完整的歸劃執行,讓我能夠在《KANO》上映前一星期就先跟桃園高中的朋友們一起來看包場電影。《KANO》上映的消息從去年就開始熱烈討論到現在,許多電影圈的朋友都將這部電影列為年度必看大作之一,肩負如此的期待,《KANO》讓我看到交出來的不只是漂亮的成績單而已,它是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

《KANO》描述1931年嘉農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的故事。一支屢戰屢敗、紀律鬆散的球隊,在魔鬼教練的訓練下,激起了要打進甲子園的決心。教練的訓練不只是鍛鍊球員的體力跟球技,更重要的激是激勵他們的鬥志。「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是電影中相當熱血的口號。



以一部以「運動比賽」為主題的電影來說,《KANO》擁有工整的啟承轉合。三小時的片長讓電影中塞入了大量的細節,建立起許多讓人印象鮮明的角色,還有不斷堆疊至結尾的鬥志情緒。讓人驚喜的是,《KANO》是馬志翔初次執導的電影,電影節奏的穩定程度卻相當高,不見新導演的生澀,反而能讓人專注的投入在劇情當中。



當然,《KANO》裡面有一些讓我不太喜歡的小地方,但不多,真的不多。首先,想像一下《KANO》作為一部熱血勵志的電影,情緒一直處於飽滿的狀態,激昂的台詞跟衝擊般的情緒不斷出現時,《KANO》一直讓觀眾情緒處於有點飽和的狀態,所以有時候,一些太強烈的情緒出現時,會有一點點「超過」。但這不嚴重,每個人對電影情感表達的接受度都不太一樣,那只是我個人的小意見。



再來,我覺得作為一部國片,雖然《KANO》「幾乎」全日語的演出是尊重史實,但還是有那麼一點可惜了。電影的主題精神是漢、原、日三民族的合作與團結,加上電影幾乎全程以日語對話,我稍稍覺得電影本身的敘事觀點偏向日本方。當然電影中不斷強調臺灣的精神與一些農民生活的狀態,但是日本統治時代的陰暗面幾乎是全部被抹去的。戰爭情節稍微出現,但只是輕描淡寫的當作背景,如果一不注意我還會覺得這有歌頌意味;霸道日人的情節稍微出現,但那只是幾個小動作,根本不根屬日本人的地位與權威。

不過,我提出這些觀點並不代表我否定《KANO》的電影精神,《KANO》對現代觀眾很重要的精神宣傳就是放下仇恨與歷史的傷痛,重新發掘歷史的光明面。其實,不論是日本、韓國、中國……或是任何一個曾經跟臺灣有過黑歷史的國家,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歷史的傷痛,但同樣的,我們也不應該因為與這些國家的交惡,就去否定他們良善的一面。我想,這是《KANO》在跨民族融合的情節中,很重要的電影精神。



《KANO》中除了跨民族的團結與奮鬥,更重要的是,它為一群曾經如此瘋狂往夢想奮鬥的青少年留下永恆的致敬。我今年18歲,高中還沒畢業,我瞭解青少年的夢想可以有多大,也瞭解現實的陰影多恐怖。「現實」不但讓外在的壓力阻撓你前進,更讓那些跟你走在不同路上的人,用敵意、鄙夷、嘲諷的方式看待你。

你只是一個青少年,你沒有經濟能力、你沒有社會地位、你沒有同儕支持,你只有自己的夢想,還有一群還能算是想法相近的夥伴……你要怎麼往前走?

沒有人支持你的時候,只剩你支持你自己,到底該叫作「堅持不懈」,還是「冥頑不靈」?



《KANO》拍出了一群人的故事,一群沒有放棄的人,一群無視鄙視眼光的人、一群相信自己能夠突破困難與挑戰的人。他們會成功,因為他們肯堅持、肯努力,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肯因為任何原因放棄。

所以,他們是英雄。



值得站在英雄的戰場。

值得在百年後被拍成電影。

他們的每一球、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哭與笑,都值得被記住。

因為,他們是英雄。

作者:橘貓 【橘貓‧夜空】

本期焦點-【v.437】 201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