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最後的卡蜜兒》為愛受苦的悲劇人生


卡蜜兒的人生或許從結識羅丹開始,就注定要成為悲劇。她身處於療養院中,獨自一人生活,逃避人群卻又不得不和精神病患相處,她想訴說些什麼,但身邊的人幾乎沒人能理解她,讓觀眾在觀賞完畢後,也彷彿體驗了卡蜜兒的苦澀人生。



布魯諾杜蒙的作品多起用素人或新演員,但在《最後的卡蜜兒》裡,他首次與職業演員合作,由曾經在各大電影獎獲得影后肯定的茱麗葉畢諾許來飾演這位和羅丹愛得難分難捨,最後黯然離開,被弟弟送進療養院裡孤獨終老的雕塑家。故事描述1915年,卡蜜兒早已在療養院居住一段時間,她成天與精神病患為伍,自認自己沒病,卻處處害怕羅丹的魔掌伸入療養院迫害她,她寫信給弟弟盼望她能和母親早日把她接出來,但一如觀眾所知,她在療養院最終被關了三十年,直到死去。

電影呈現的是她這一年在療養院裡的生活,沒有所謂的起承轉合,只有漫長的等待和無力改變的狀態;她期待弟弟的來訪,她處處躲避與其他精神病患的接觸,她不斷向醫師和修女解釋自己的病情其實已好轉,卻一再被相似的人事風景觸動心底最深的痛,於是落淚、哭喊、崩潰。直到企盼已久的弟弟終於來到療養院拜訪,然而兩人心中醞釀已久,最後想要說的話,是否又能夠真的傳達給對方呢?

最後的卡蜜兒》裡的最大亮點,無庸置疑地幾乎就是茱麗葉畢諾許的演出,每一顆激動落淚的鏡頭,都是幾近曝露赤裸情感的素顏演出,她身處於療養院中,獨自一人生活,逃避人群卻又不得不和精神病患相處,她想訴說些什麼,但身邊的人幾乎沒人能理解她,擁抱她,於是大多數的時間茱麗葉畢諾許幾乎都像是被丟入一個情境中,然後就開始演出,她融入當下環境,感覺就像是自己就已成為了那個離開愛人羅丹的卡蜜兒一般。



猜想導演並不想藉由這部電影對卡蜜兒做任何批判,他甚至沒有在戲劇中解釋她被關進療養院的前因後果,而單純呈現當下狀態。卡蜜兒當時雖然和羅丹早已結束關係長達二十年之久,但她仍然妄想著羅丹仍密謀殺害她,觀眾可能無法得知當初兩人是如何從相知相惜到不相往來,甚至讓卡蜜兒抱持著怨恨心態,但從茱麗葉畢諾許幾近瘋狂的演出中,或許能夠感受到卡蜜兒當初曾經投注多深的愛,才造就今日如此深厚的恨。

而卡蜜兒的人生或許從結識羅丹開始,就注定要成為悲劇,而導演呈現出她療養院的生活,更是淒慘到無以復加。導演特意安排片中的精神病患全由真實患者演出,更凸顯飾演精神衰弱的茱麗葉畢若許,其實是如此地正常,她不應該出現在這個遠離都市塵囂的療養院,但事實卻是,連她寫信苦苦哀求家人將她帶離這個被她視為人間煉獄的地方,也無法獲得回應。



而當卡蜜兒終於盼到她那擔任外交官的弟弟保羅前來探望時,覺得那似乎終於是壓垮她放棄逃離療養院的最後念頭,篤信天主教的保羅相信上帝給予了他救贖,而把卡蜜兒關在療養院裡是最好的選擇,從保羅在密室裡一連串的獨白,以及他對神父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保羅的信仰之虔誠似乎也已幾近瘋狂,與姊姊相較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不再給予姊姊任何機會,就連醫師的建議也絲毫不理會。卡蜜兒與他會面的戲非常令人震撼,雖然說是「對話」,但幾乎沒有交流,連串獨白讓對方只能無語,卡蜜兒從激烈控訴到苦苦哀求,最終平靜地說出自己不再是一個人這句話,卻仍無法動搖弟弟鐵石心腸。

最後的卡蜜兒》藉由觀看演員們對著鏡頭的自白,彷彿也跟著被吸入角色的情緒當中,讓自己籠罩在苦澀與悲嘆情緒下,導演如此純粹地僅透過演員演繹來詮釋故事的安排,反覆呈現在各種場景的類似遭遇,都挑戰著觀眾的耐性,但是透過茱麗葉畢若許的演出,讓電影除了苦悶之外更增添了另一種生命力,讓觀眾在觀賞完畢後,也彷彿體驗了卡蜜兒的苦澀人生。

作者:Ruke 【下雨的城市】

本期焦點-【v.424】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