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外爸爸》所謂的父親,是生養你的那個男人?還是需要有其他的條件?
福山雅治在大導演是枝裕和的最新電影裡,詮釋一段砍掉重練、學習如何當一個爸爸的過程,自然而脫俗,個人覺得非常溫馨,片名簡直也可以叫做《好爸爸教戰錄》了(這當然是開玩笑的。雀雀友人說得好、這部片子直譯片名《我就這樣成為了爸爸》其實是最接近電影內涵的)。
近幾部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當中,《橫山家之味》還是最恐怖的(恐怖之處在於整部片子所呈現而出緩調卻極其扎實的家族刻畫);而相對之下去年的《奇跡》根本就是樸實小品。至於今年的《我的意外爸爸》有一點介於這兩部中間,既有複雜的人性反思、也有溫暖而又可愛的清流質感,想必導演是枝裕和是越漸接近了他理想中的中庸詮釋表現法了。(《橫山家之味》裡樹木希林所飾演的母親很讓人印象深刻、《奇跡》則是小孩子視角,而《我的意外爸爸》的主人翁無疑是「爸爸」,這三部電影是『是枝裕和親情三部曲』了啊哈哈!)
小孩養了六年,有一天突然發現那並非自己的小孩,真是太可怕了,我生小孩至今還不到60天,就算現在跟我說抱錯小孩我也不願意還回去了啊!!!??所以這時候很容易跟福山雅治在劇中角色所想的一樣:「親生的也無法棄之不顧啊,可以兩個都給我嗎?」你以為是因為他養得起,所以說得容易嗎?當電影在另外一邊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的家庭也設定「兩個都想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導演是枝裕和想要講的不止是養得起養不起的問題而已了。
為了要順利養到自己的親生小孩,《我的意外爸爸》裡面兩個家庭變得密切交流、定期聚會,有點像是小時候父母會和親戚或者是朋友的家庭一起帶著孩子到處玩的狀況,在這相處過程裡面產生了各式各樣的事件,是電影的主要描述之處。然而劇本沒有寫出來卻仍滿溢出來的,是福山雅治所飾演的野野宮良多在身為父親之後,對照看著自己與自己父親的關係、發現父子關係的經營原來遠比他所想像與計劃中的不容易,不論是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或者是對那個已經養了六年的兒子。
《我的意外爸爸》展現了日本人固有且強大的血源迷思:理想上、親生的事實是最重要的,親生的孩子無可取代;但電影另一方面又溫柔地告訴你「感情是可以培養的」、不是親生的還是一樣能擁有最真誠的父子之愛,甚至「養的大過天」這台灣俗諺都出現在片中對白裡了呢。(生完小孩之後我更懂得欣賞小孩子的可愛之處,不論是乖巧可愛的慶多、還是率性不羈的琉晴,這兩個六歲小孩不論哪個是我的親生兒子我都願意!)
抱錯小孩這件事情其實應該是很容易,因為在生產完畢的那種時刻根本就是不省人事的,完全沒辦法好好花心思去記住小嬰兒的長相、聲音以及溫度。加上醫院會施行一連串的新生兒事務處理,是故即便是母子均安,也無法一時一刻馬上從此幸福快樂的在一起!《我的意外爸爸》一度提及討論到「認得自己的小孩這件事情是否是身為母親的基本責任?」,但隨即又自我推翻這個議題,畢竟父親才是在小孩子出生時清醒的那個人,如果最清醒的人都無法認得自己的小孩了(無論是基於什麼原因),又如何能夠要求虛弱的母親和不懂事的小嬰兒能夠告訴你正確的答案呢?
初看電影的前半小時,我一直納悶著《我的意外爸爸》似乎是叫做《我的意外媽媽》也可以啊?但是後來隨著劇情的演進,當福山雅治看看Lily Franky所飾演的爸爸、又看看自己;當他又看看自己的爸爸、再看看自己與兩個兒子之間的互動??當他對於自己的「爸爸」角色從一開始的堅定、到後來的再也無法確定之後,《我的意外爸爸》也同時進入到最核心的部分。畢竟當孩子正在長大的同時,父母也得要跟著學習如何長大。
這樣說來,沒有福山雅治這個嫩顏熟男來當主角、還真的不行呢。(笑)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