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假面》不要再裝了,每個人都有變態的一面!
《瘋狂假面》大肆玩弄性笑料的做法看似開放,倘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難道這不是反過來證明性的禁忌性?就像色丞狂介他在片中不時陷入內心的糾葛,一方面享受於女用內褲帶給他的悸動,一方面卻又指責自己,害怕被當作是變態。性帶給人們的,正是這般矛盾的感受。

近些年來,好萊塢的漫畫英雄電影蔚為潮流,這些英雄儘管出身背景或技能皆不盡相同,卻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都是白種男人。這令我不禁好奇,如果這群英雄不是白種人,或者是女性、是同性戀、是雙性戀,甚至在性方面有特殊癖好,譬如:喜好多P、SM或拍攝性愛慾照,那麼他們還會那麼受歡迎嗎?甚或,還會不會被稱為「英雄」?所以,在觀影之前,我很期待《瘋狂假面》能突破既定形象,塑造出不同的英雄面貌。

至於特殊技能的部分,瘋狂假面最經典的必殺技莫過於以下體攻擊敵人了。如若將陽具比喻為男人的武器,《瘋狂假面》則是將其徹底具象化,因此片中不時可以看見瘋狂假面以突出的下體(其暱稱有豆皮壽司和黃金球等)緊貼敵人的臉,並高速旋轉打得對方落荒而逃。
從瘋狂假面的造型到攻擊的技能,不難看出通篇電影的笑料根本是建立在賣弄情色(性?色情?)的惡趣味之上,不可否認,這也是《瘋狂假面》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性學專家貝蒂‧道森(Betty Dodson,1929-)曾指出:「有一個事實是不容否認的:人們對性都是感興趣的。」然而因為社會風氣、道德或教育等的影響,我們──尤其是較為保守的東方社會──通常不願正面去討論性或情色相關的議題,甚至認為那是可恥的、搬不上檯面的,更將之視為一種禁忌,是以貝蒂‧道森以為「談笑看性對一般人而言是解決他們不安的好方法」,《瘋狂假面》便印證了此一說法。

值得探討的是,什麼是變態?或者,怎樣的行為才會構成變態?在中文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稱「變成不正常的狀態」為變態,而日文裡則將不同於普通狀態、病態或異常性慾視為變態;總括而論,不妨將變態視為正常、常態的反義詞。片中,將女用內褲套頭是變態、在公開場合裸露身體是變態、用下體摩蹭他人臉頰是變態,偷別人穿過的內褲自然也是變態;換言之,這些都不是一般正常之人會做的正常舉動,因為只有變態才做得出如此變態的行為,所以狂介才會拚命強調自己不是變態。一如前述,狂介的變態力量是來自母親,他的否認,等於間接否定隱藏於自身的女性特質,更表示他無法接受身為男性的自己竟然得靠女性的力量才能變強。原來,就像冒牌瘋狂假面所指出,瘋狂假面的變態根本是假的,又或者說,他變態得很主流,其原因很簡單:這部片所倡導的仍是傳統英雄價值。


作者: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本期焦點-【v.0394】 2013/05/09
其他新鮮事兒

《名魔生死鬥》有些劇情但仍無法深入的純娛樂搞笑片 (5/9)

《鋼鐵人3》英雄吸金,鋼鐵效應 (5/9)

《一年之癢》愛情麻辣燙 (5/9)

《數字戰》眼線太搶戲了! (5/9)

身分變換的閃瞬:專訪《正面迎擊》鍾權導演 (5/9)

《索命記憶》在記得與遺忘之間 (5/9)

《為妳彈琴》甘斯柏的符號學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