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帶人生》超現實主義落實在21世紀的最時尚表現法
《倒帶人生》囊括了一個人的上百年人生,但《倒帶人生》終究仍將故事核心放在年華時光裡對於真愛的念念不忘,好像一整個輩子再怎麼長,最重要的情感落點依然會是刻骨銘心的初戀似的。
看完《倒帶人生》,緊接著看《花都魅影》,刹時之間,我對這兩部電影有了相同的觀後小感:即『我們的真實人生,是一連串、僅此一次且不能重來的選擇,或者說是「被選擇」』,但《倒帶人生》和《花都魅影》的主角,都不甘於過一個完整的人生。他們硬是要解構生命、企圖探討一下其他的可能性。不論是《蝴蝶效應》、《蘇西的世界》,或者是《永生樹》,將想像與現實混為一談的超現實剪輯手法一向是二十一世紀初的新穎電影表現法,而《倒帶人生》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之中。
《倒帶人生》一開始最壓迫我的,是一段又一段、一種又一種的死亡現場體驗。如果一輩子要死好多次,那還真是有夠折磨的。非線性的敘事方式是《倒帶人生》的呈現手法,但是整個故事、人物的相關結構卻非常清楚。透過「倒帶體驗」,我們跟著主人翁尼莫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童年時母親坐火車離開的場面,也一次又一次地期待尼莫在重新做出選擇之後、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不過,問題就在這裡:所謂「更好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人生?
《蝴蝶效應》的伊凡透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終於決定為了讓心愛的女孩好好地活著、他選擇一輩子跟她都不再有關連;但是,《倒帶人生》在尼莫生命的終點卻認為兩情相悅(他與安娜)才是一輩子應該要追求的人生價值。可是,如果仔細分析這電影的結構,你會發現尼莫的想法、和他所真正度過的人生是不一樣的。關鍵就在「死亡」這件事。
簡單地來說,尼莫跟相愛的安娜在一起,他會死於車禍淹死;而跟他愛她但是她不愛他的伊妮絲在一起的話、他會死於莫名其妙的一場飯店槍殺事件。所以我以為尼莫的真實人生其實是那一段電影裡提得很少、但是尼莫生活過得最有錢、最舒爽、也有老婆深深愛著他的「珍妮版本」。就算他不愛珍妮,但是這樣的選擇卻是讓尼莫可以安穩過一輩子的最豪華版本。所謂的「更好的人生」。
看過《蝴蝶效應》的人,不會難以理解《倒帶人生》的男主角人生記憶來自各段平行時空裡的斷裂概念,但也不純然只是賣弄《蝴蝶效應》那種跳躍感,《倒帶人生》加入了大量關於未來世界想像的情境,那個光鮮亮麗、人們可以做幹細胞移植基改永保青春卻不能喫肉也不能做愛的冰冷氛圍,高科技但低人性。說實在的,不只是主角,連我也不想去。而他們卻得意的咧。比起《蝴蝶效應》講的是過去與現在的關聯,《倒帶人生》更是囊括了一個人的上百年人生,但《倒帶人生》終究仍將故事核心放在年華時光裡對於真愛的念念不忘,好像一整個輩子再怎麼長,最重要的情感落點依然會是刻骨銘心的初戀似的。而這一切,都是起因於「父母分開、你要跟誰?」這件抉擇上。
我的確也深深相信著「原生家庭會打造一個人命運的基底」,而這事絕對足以撼動整個人生的樣貌。父母離婚不離婚,或許小孩無法控制,但是不論如何、小孩子絕對很難想像父母分開之後、自己會有更幸福的日子可過。如果人生可以倒帶,每一個人都不想要選擇苦難。可是,當尼莫過完了一輩子之後,他念茲在茲的不是既得的幸福安穩,而是一輩子的感情遺憾。有趣的是,如果我們也將自己的人生倒帶一下,不見得能做出比尼莫更好的選擇。
狂想與現實的人生界線,並不存在,我們都沈淪其中,看不見過去的真實性、也看不到未來的確定性。
《倒帶人生》最厲害的編劇功力就是發揮在對於電影本身的自我調侃。
當你看著《倒帶人生》而想到了《蝴蝶效應》,不好意思,電影已經自己透過台詞讓你知道這件事情了;當記者潛入醫院想要訪問百歲人瑞卻發現問了半天問不到真正想要的答案的時候,死哩媽謝、老人家他已經自己悠悠說出「法國電影最擅長讓你看完電影了、卻覺得什麼都沒發生。」這句話了(呃、雖然這並不完全是一部法國電影)……
我們生來看不見自己,又怎麼確定自己真的存在過?
死時,就是生時。「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day in my life.」臨終日說這句話,是因為他終於在夢中與幻想之中、如願與夢中情人團員了嗎?
「劇本沒寫。」《倒帶人生》裡面有太多牙慧好句,但最讓我深深被擊中的,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語。它延伸隱涉到觀眾如我們的每一個人生、也坦承了電影結尾就是一切的開端。電影俐落地下台一鞠躬,而我們,還楞在那邊。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