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人間師格》救人,也是需要緣分的


看著《人間師格》裡的老師們靠吃鎮定劑來工作、面對學生及家長的憤怒而隨時備戰、成天看著這些不知道如何拯救的孩子而無能為力、胡亂教學只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被某個聰明學生發現…電影也許誇張了,但這何嘗不是將來有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人間師格》以現行於美國,迂腐的教育體制和失序的下層階級教育現場為背景,再從一位具有使學生頑石點頭的才能的老師角度出發,往外探討政府教育政策的偏差、家長學生及老師三方的責任失衡等彷彿死刑犯牢房般,不被任何人重視的問題;往內則檢討「老師」這一職業的意義,帶著「為人師表」的緊箍圈,在不同角色轉換間的矛盾。電影以仿紀錄片的手法拍攝,製造出彷彿劇中角色貼近觀眾面前自白的感覺,面對劇情而詫異無言時,我居然想起已經在全臺灣各國、高中、小學任教的大學同學們。對照大學所學與這群新生代的老師們聚會時討論的話題…我從未在教育現場戰鬥過,但我想《人間師格》確實描繪出臺灣教育也同樣出現的畸像和矛盾。

到底一位「老師」應該要有甚麼樣的特質或是模樣呢?過去以老師為天,家長拜託老師盡量打小孩的誇張年代就不提了,反正電視劇和老電影比比皆是。我在乎的是,怎麼會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之內,東方華人所謂深受千百年來儒家思想的尊師重道,會被過度解釋的人權大帽子蓋住,使老師們在教育前線變得有如走鋼索一般,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屏除真正該被解聘的不適任教師不談,有沒有人想過,當電視新聞上播出某某老師在課堂上發飆被學生偷錄影,或是某某老師捲入性侵學生疑雲時,聳動的隻字片語背後真正的故事是甚麼?當我們輕易地以「為人師表」四個大字套在老師及師範體系的大學生們頭上時,代表我們自己處於甚麼立場?對這些老師們又代表了甚麼樣的意義?

我不是一位家長,不清楚身為一位家長,面對自己的小孩在學校的所作所為時,我可能會採取的態度,我也不是很清楚如果真正身在教育現場的驚喜和情緒,但《人間師格》卻把教育中最可怕、最糟糕的部分給點了出來:一群家庭背景弱勢、生活在社會底層、毫無優點只能邊緣求生的學生;學生背後那些只把老師當保姆,總是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我的孩子是最好的,是你不會教/不給機會」掛在嘴邊的怪獸家長;不被整個教育體系、教育環境和教育政策支持,接受猛烈砲火攻擊,沒有任何支援只能自求多福的第一線教師。介紹中有提到,《人間師格》就是以美國現行的教育前線為背景的故事,但電影我越看,是越震驚…因為內容居然與我那些已經在當老師的大學同學們抱怨的事情相差不遠。

國中、高中職都有,你可以想像現在的臺灣教育現場出現以下情形?學生平時考考差了,家長打電話要求老師重新計分,理由是家長覺得不公平;學生睡過頭遲到被扣操行分數,家長打電話要求不准扣,後來鬧到主任、校長去;學生曠課,通知家長後,怪老師教得不好學生才翹課,要求老師負責去把學生找回來;甫上高中一開學,班上同學就上法院互告;學生憂鬱症、自殺等心理問題家長一律找班導負責……以上問題的來電時間,八成以上超過晚上十點。問題的持續時間,也多半以半年為一單位,經年累月地持續困擾著他們…

聽朋友們談這些工作上的麻煩事,我好奇了…一位極度具有教學熱忱的新老師,最快多久會被這些烏煙瘴氣給搞得失去信心,從此敷衍了事呢?曾經聽某一屆的學長姐說過,認真當老師卻被搞得一身腥,乾脆就我上我的課,有沒有人學到也不用管,當自己是一部教學機器就好。這與《人間師格》裡描繪的背景到底差異在哪裡呢?受不了這種環境的老師一一出走,留下來的大部分是沒有其他出路所以走不了,乾脆就讓自己眼不見為淨,跟著瞎混、敷衍…在這種環境裡摸索到一條生存之道,拿了薪水但是對教育絕望、家長也只把學校當安親班、學生反正就是恨不得一輩子不用去學校…看似和平共處,但教育的意義已經蕩然無存,淪為形式。

當然現存的環境並非全然這麼糟,也有許多老師在學校與學生們相處融洽快樂,但《人間師格》陳述的背景的確是事實,故事中的場景發生在素質及社會地位較低下的公立學校,臺灣現況會有這些問題的,其實也相去不遠(當然所謂"名校"也有讓人震驚的可怕故事,但寫出來可能又是另外一篇文章了)。我看著《人間師格》裡的老師們靠吃鎮定劑來工作、面對學生及家長的憤怒而隨時備戰、成天看著這些不知道如何拯救的孩子而無能為力、胡亂教學只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被某個聰明學生發現…電影也許誇張了,但這何嘗不是將來有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者已經有部分發生了)?

而電影的主角"亨利",在我看來,則帶出了普羅大眾面對"老師"一詞時,絕對會忽略的問題:「老師應該是一位老師?還是一個人?」老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和反應,也會有自己生長的背景和屬於自身的問題。但就因為他是「老師」,所以被期待著應該要永遠有教無類,要永遠以同理心和關懷看待一切,還要有技巧讓頑石點頭…亨利的確是有當老師的特質和實力的,他可以輕鬆地維持班上秩序、讓火爆的場面化為玉帛,但因為童年母親自殺的回憶和現階段必須照顧失智外公的重擔,讓亨利無法長期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也因為如此,他選擇成為一位代課老師,一年又一年流浪於各個學校之間。

這是他自己的問題,就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但他不行,因為他是老師。電影並沒有詳細描寫他是如何跟班上同學相處,以及如何教授英文的,但從他與外公見面後,默默在公車上流淚,就可以想見亨利的心裡是有很多傷口的。導演也刻意地讓亨利巧遇年輕的阻街女郎,藉著他當老師的特質以及亨利自己背後故事的創傷,讓觀眾發現他是如何在教育體制之外,真切的幫助這一位可能年紀與學校裡的學生不相上下的女孩。

這一點真諷刺啊…在教育體制之外的女孩,沒有過多的包袱約束,最後進入了少年關愛之家,但確實是被拯救了;但是在教育體制之內的女孩,身為"老師"的身分使他必須隱藏人應該有的溫度,為了維持住身為"老師"的形象,他錯過了最佳的救援時機,導致最後女孩死在自己的眼前…我倒是想問自己和看文章、看電影的朋友們,你們認為老師應該是一位老師?還是一個人?你要求的是有如聖人般毫無缺點的「老師」,還是切身生活在社會之中,有血有淚有故事的「人」呢?

看文章的當下,因為我的文字用法和文章寫法,大家都會選擇「人」吧?但是實際上的情況呢?你知道老師們也會上夜店嗎?知道老師們也會因為失戀而在酒吧裡喝到銘汀大醉,醉倒在路邊水溝蓋嗎?知道老師們也有可能是同性戀嗎?知道也是會有Hiv帶原的老師嗎?刺青染髮的老師你可以接受嗎?這就又再度回到電影討論的"外部"問題,如果現階段大家對教育的期待,仍然停留在希望老師完美無缺,卻又要老師可以聽令於家長、尊重學生過度擴張解釋的人權,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尊重專業、自我反省、良善溝通的話…再好的老師都沒有用,這個社會需要的也只不過是聽令行事、不得有自我教育思想,卻又要能在短時間內將庸才變天才的魔法教育機器罷了。這跟廣設大學讓人人都有大學讀,大家都開心結果高等教育素質低落的模式一模一樣阿。

我尤其喜歡最後亨利面對學生講述課程的畫面。我的解釋裡,亨利想救這群學生,但身在這樣的體制之下,滿腔熱血都是無能為力的(如同劉玉玲飾演的輔導老師)。當他看著這群學生時,似乎也正看著這樣環境,已經蕭條到跟廢墟沒有兩樣,而他能做的只有繼續讀著課文上課…如果自求多福是教育最後的歸宿,那麼為什麼需要老師?還能拿甚麼緣分去救學生呢?

電影劇情:★★★★★

演員演技:★★★★☆

角色刻劃:★★★★☆

故事氛圍:★★★★☆

畫面美感:★★★☆☆

服裝化妝:★★★☆☆

音效配樂:★★★★☆

剪輯流暢:★★★★☆

節奏步調:★★★★★

影前評價:★★★★☆

綜合推薦:4顆星 (不看可惜)

作者:柿子 【柿子狂想】

本期焦點-【v.363】 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