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引子》圓滿,更遺憾
一部相當「舞台劇」的電影,就可惜用力演出的演員,無法表現出更細緻的互動,以強化整體的情緒張力。但在悠揚的配樂跟平順的哀傷氛圍中,觀眾可以輕易的感受到濃烈的無奈及渴望。
《麵引子》當初上映的時候相當吸引我,可惜那個時候上映的檔次實在不是那麼漂亮,讓我選了其他的電影;只是預告片帶給我的印象始終強烈,那擺明就是催淚片的故事架構,談的是一個我們未必熟悉,甚至是許多人無心了解的歷史。
這個屬於台灣以外的故事,象徵的是一個大時代的變動,更是一個人,甚或是一群人的悲訴。1949年,對我這一輩的人來說,是一個已經超過一甲子的過去,但是對許多已經凋零的生命,甚至是現在還活著的外省老兵來說,那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年代。1949年改變的不只是那些外省老兵的一生,甚至造就了許多台灣家庭,一些外省老公跟本省老婆的配對,就是因為那一個動盪的年代而在台灣原生。
「1949」跨越一甲子的當年,台灣也曾經有過一系列的紀念報導,甚至是書籍、電視劇都相繼出爐,但是背後真正的故事,又有多少人探究?《麵引子》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架構出來的一個時代悲劇。
整部電影幾乎都沉浸在一個相當低氣壓的氛圍之中,開頭的幸福曇花一現,不但短暫,更只是為了強化後面接續的悲劇元素!在悠揚的樂聲下,場景從大陸轉移到台灣,電影慢慢的訴說一個老兵從無奈到接受、不得不的故事。
作為片名的「麵引子」其實就是貫穿整部電影的靈魂,它是饅頭發酵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素材,卻也是隱藏於每一個老兵心中的那一陣鄉愁。「家」的定義則是片中相當耐人尋味的另一個存在,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家」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即便是在異鄉工作的遊子,在堪稱地球村的今日,即使在國外也能隨時回到家鄉;但是對那些跟隨國民政府撤台的老兵來說,卻曾經只能在在夢中奢望。
為了強化這樣的情緒,電影在相當多橋段上其實灑了不少的狗血,雖然不免賣弄情感,但這卻也是電影必要的發展。在陳舊的故事發展及狗血的情緒之下,《麵引子》除了說出一段悲劇的緣起跟發展,更是討論著親情跟婚姻的旁枝情感。
厚成(吳興國飾)跟家望(耿樂飾)這一對分離了近60年的父子,架構出的情感張力無非是整部電影最主要的賣點。我們都說男孩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那麼一個從出生就沒有父親的男孩,成長成男人的過程會有著什麼樣的缺憾?從這個缺憾延伸出的情緒,就是家望投射出來的呈現。
愛與恨共構的情緒,其實可以發展得很多元,但電影單就個人的情緒來說,並沒有相當深課的著墨;整體上來說,電影還是以面的情緒為主軸,並稍微串連出線的關係,但針對點的個人情緒,以及細微的情緒互動,有時反而讓人覺得突兀。如果不是本身有著相同的情緒共鳴,或是與角色有相同親情羈絆的觀眾,很難對角色產生投射。
因此,雖說標榜著兩岸演技派演員共同演出,但除了吳興國有較多可表現的戲份外,其他的角色大多都是陪襯居多。也算是同樣擔綱要角的耿樂,幾個橋段也演得太過用力,情緒是發揮出來,卻稍嫌不夠細膩。
感覺上,看《麵引子》很像是在觀賞一部電視劇,甚至是舞台劇。演員為了完全表現出情緒,很用力的演出,四肢用力的揮舞著,台詞用力的喊著,雖然誠意到味,但就電影作品來說卻稍嫌太過,缺乏了該有的細膩度。
真要說電影最讓人驚艷的地方,無非是為電影加分不少的配樂。不只悠揚,每一段配樂更是在對的時候,下在對的地方,完美的配合的劇情跟情緒的釋放。真要說是電影的劇情催淚,不如說觀眾是受到配樂的引導而融入劇情,進而感動落淚!
電影最後一段父子的對談,可以堪稱是全片最具張力的高潮。父與子的談話,在日片《豐臣公主》當中也有著相同的元素,只是比起《豐臣公主》的長廊,《麵引子》散步的橋段更加吸引我。
一個想彌補那段遺失歲月的父親,問著兒子幼年的往事,透過說與聽的過程,雙方透過想像與回味,一起重回已經流逝的時光,是一種圓滿,更是一種遺憾。最後,厚成顫抖的摟著家望,說出:「帶我回老家吧。」讓我幾近落淚。一句話,為整部電影畫下完美的句點。
《麵引子》是一部相當「舞台劇」的電影,就可惜用力演出的演員,無法表現出更細緻的互動,以強化整體的情緒張力。但在悠揚的配樂跟平順的哀傷氛圍中,觀眾可以輕易的感受到濃烈的無奈及渴望。
雖然不至於如預期的讓我崩潰落淚,但電影在拉抬情緒的同時,又能巧妙放下的適中力道,對我來說,相當的舒服!
作者:ryuichiru
【小嚕:迷路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