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咱們也頗中邪的
相對於歪國人對此類型電影帶來的臨場感到樂此不疲,大部分的台灣觀眾似乎還是較為著魔於日本恐怖片中體會到的”日常生活的夢魘”。對於電視機爬出女鬼、手機傳來奇怪電話或是攬鏡自照時出現的鬼影等,要比起中邪的人要來的尋常與嚇人。
1. 不知曾幾何時,或許是1999那一年的《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開始,我們開始利用手持式攝影機製作低成本恐怖片,搭配著”真實發生”與”母帶流出”等聳動標題宣傳,只求觀眾能像《大法師》The Exorcist中飛天的小女孩般中邪,走乖乖進電影院。在這之後,《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最後大法師》The Last Exorcism、《錄到鬼》Rec等偽紀錄片式的恐怖片如殭屍復活般不斷冒出。
2. 就像是多年前風行台灣的深夜恐怖節目中,主持人總是結屎面(台語)聽著其他來賓敘述一段又一段似真似假的撞鬼經歷,還要伴隨著攝影棚偶然發生的怪事(如燒破的燈泡、有人昏倒),此類電影就宛如而最有人氣的單元-鬼屋探險了。那些濃妝如鬼般的外景小妹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穿的很少到鬼屋去喊冷,搭配夜視鏡頭工作人員不時發出的驚呼,總是嚇的很多人夜不成眠。
3. 以一場驅魔儀式所產生的兇殺案作為開始,兇手為一名疑似被附身的婦女,電影用類新聞事件來營造真實感,而那位婦女的女而為了要找出事情的真相,遠赴母親被安置的義大利精神療養院,並由一名紀錄片導演拍攝影片作為記錄,試圖找出事情的真相,觀眾就是隨著這位導演的第一人稱DV來營造出身歷其境的體驗。
4. 相對於歪國人對此類型電影帶來的臨場感到樂此不疲,大部分的台灣(亞洲)觀眾似乎還是較為著魔於日本恐怖片中體會到的”日常生活的夢魘”。畢竟我們不是驅魔師,對於電視機爬出女鬼、手機傳來奇怪電話或是攬鏡自照時出現的鬼影等,那些走出戲院後還緊跟在後的鬼魅,要比起中邪的人要來的尋常與嚇人。
5. 本片延續了上述幾部電影與節目的優良傳統,晃個不停的鏡頭很成功的將部分小腦發展不健全的觀眾推向暈眩的處境;少女著魔也展現了似乎只有瑪丹娜與奧運選手才能達成的極限體操姿勢,或在著魔時要對驅魔神父來點淫聲浪語;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阿?所營造的疑問感也不時出現;而通常隨著電影發展,角色們也會由排斥攝影,轉變為不時對攝影機 kiss and tell ,少了這些老梗,本片的創新之處在?
6. 喔,別傻了,本片似乎沒有、也不需要什麼創新之處,就像是電視台每季必出都會芭樂愛情戲碼與每天下載的A片一樣,當我們的生活平淡如無腦的喪屍、女友在床上也宛如被打掛的喪屍,我們總是需要那麼一點點刺激與幻想。沒有人會問為什麼帥到掉渣的大仁哥(或是某個有錢、又帥的大少爺)會對一個平凡女孩死心踏地、女子修個車為什麼會跟工人打一炮;你自然也不用在意為什麼恐怖片那麼多老梗,你還是被嚇的很爽。
7. 唉呦~不要鬧了,你不知道好萊塢現在大鬧劇本荒嗎?看看最近只有改編、重拍、續集、改編、重拍、續集的窘境,你耶不需要太苛責了。問我有沒有超越《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又沒有比《大法師》The Exorcist恐怖?我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很真心推薦給想要裝膽小嬌羞撲倒男友的偽少女戰士們(看電影時坐在我身旁那對情侶的女子演的比電影還真實!!),前提是你身旁的男友沒有先被嚇的叫出聲。
8. 看完電影後,身旁有人嚷嚷著:沒有很恐怖。在我看來,其實觀看此類型電影的基本準則就是,著魔。試著揣摩男友著魔於線上打lol的神態、隔壁宅男著魔動漫人物的痴態、家中老爸著魔於政治的狂態當然還有女友著魔於韓國偶像的瞎態,將此一情緒帶入觀看本片的情節。當什麼假的都變成真的,我想你一定會被嚇的很過癮。
9. 這部片在美國放映的時候以黑馬之姿衝破票房,甚至還打破了當時上映的其他大片,想當然的之後一定會被某些惡搞電影拿來作梗,光用想的就很讓人ㄎㄎ了。而試映時片商也安排了半夜十點的放映時間,煞有其事的佈置了蠟燭與十字架等營造詭譎的氣氛,還由穿著修女、神父等神職人員扮裝的工作人員站在驗票處,當我滿心期待播映時會set 一些嚇人或是有趣的梗,但等到最後好像沒有出現,著實讓我小小失望,還是要說一聲:辛苦你們了。
10. 我很盡量的不提劇情也不破一些梗,只因我也是個很喜歡嚇壞的觀眾。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類型電影總會讓我想到瑪麗蓮曼森Marilyn Manson(希望他在台灣玩的愉快),最後提醒大家:認真就輸了,笨蛋。
作者:癡愚小文青
【ZOMBE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