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隱晦的歧視
就種族議題來說,本片是輕鬆中帶點沉重、篇幅雖長但非常順暢,娛樂性足夠...片中瞧不起黑人的白人那理所當然的優越看來如此刺眼,然而只要你夠留心,你將發現那種優越、以及衍生而出的歧視,就在你我左右。
即將提及《姊妹》的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3個月內最好看的片!
就種族議題來說,本片是輕鬆中帶點沉重、篇幅雖長但非常順暢,娛樂性足夠,劇情與角色我就不多說了,怎麼寫都不如自己去看,我想說的是,片中瞧不起黑人的白人那理所當然的優越看來如此刺眼,然而只要你夠留心,你將發現那種優越、以及衍生而出的歧視,就在你我左右,即使在台灣,從薪資到創意都還追不上所謂先進國家的渺小台灣,都不斷地延續著的歧視--外勞就是會偷東西!中國人就是比較髒!這種話你未必會在大眾媒體上找到、但私人談話中卻很容易出現,談話中的語氣或許沒有驚嘆號,不經意的蔑視也可以連帶著甜美可人的微笑,畢竟瞧不起「看似」較弱的民族,本來就是全球共有的現象,北歐人瞧不起東歐人,北美人瞧不起南美人,台灣人瞧不起東南亞與中國人。
然而,種族或任何赤裸的歧視都是政治不正確的,所以必須轉化成隱晦的歧視、再以靠這種歧視建立起排外的正當性,比方說把單純的歧視包裝成治安與就業問題,我們要管制外勞!因為他們會搶在地人的工作!會逃跑!會偷東西!會破壞文化!這些莫名其妙的言論,從美國到歐洲到台灣都可以找得到,當然,使用的語言會更漂亮而精緻些…。只是,對自由經濟有概念、了解禁制之害的人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指出以上的「考量」有太多荒謬之處。
首先,「工作」並不是勞工的財產或權利,誰拿得到工作,應該給資方決定,許多人聽到資方,馬上就覺得人家是癡肥的、貪婪的、無情的,問題是資方的角色,就跟你我在買衣服、食物、3C用品的時候沒甚麼兩樣,覺得iPhone比較好所以不想買Asus智慧型手機的你,跟覺得外勞比較便宜跟好控制而不想雇用貴又囉嗦的本土勞供的資方,本質上真的沒有差別。
把「提供本地勞工就業機會」視為道德訴求更是莫名其妙,台灣的經濟「奇蹟」就是建立在歐美大廠不把生產活動全部留給其本地勞工的結果,你我能買到許多便宜的進口食品,也是因為有相對自由的貿易、沒有被限定只能買本地出產的食品,自由貿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增進大家的福祉,結果一扯到工作=由勞工提供的服務,這套邏輯就被拋得遠遠的了,競爭造就的價格降低、多元化與進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認為有工作與領想像出來的薪資的權利,這說穿了就是「別的產業競爭越多越好,但我所在的產業應該被保護」偽善態度罷了。
講到這兒扯得有點遠,回到原本的歧視身上,過去的白人聲稱,黑人教育程度低、暴力、愚笨、骯髒、會造成社會動盪,這部分顯然大部分是胡扯,或許有部分是事實,但做為事實的部分,全都是以暴力執行的歧視政策所造成的結果,許多人聲稱應該由政府來保障大家不受歧視,殊不知所有大規模的種族隔離與歧視措施都是在政府強力的主導下才得以實施。
於是,黑人被搞得教育條件差、生活水準低、提不起成就動機、甚至有其他仇恨心理,而這些由政府或擁抱歧視者造成的結果,卻又被拿來做為繼續歧視黑人的原因!如今,黑人至少表面上被平等對待了,但同樣的歧視、壓迫、強化歧視的流程,仍然延續著,只是對象成了弱勢的移民。
回想你聽過的、所有對外勞的抱怨、鄙視與歧視,有甚麼跟壓迫或管制無關?嚴格的移民管制本身就是黑道、政府與無良業者剝削外勞的重大前提,外勞不管在台灣還美國都無法想有正常人所謂的「人權」,如果是非法外勞就更慘了,因為非法居留,所以給雇主更多的籌碼去剝削他,在這種腹背受敵的狀況,犯罪很可能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手段,把外勞限制在困苦的環境裡,不允許人家透過學習與努力在職場上自由競爭,結果人家被逼急了鋌而走險,再來譴責人家沒水準、不值得信任、是罪犯,這樣的行為,跟幾十年前瞧不起黑人的白人,就是完全一樣!
只是,過去的白人能赤裸地聲稱黑人就是低等、就是垃圾、就是必須要被管,現在沒甚麼人敢這樣說,卻能夠用荒謬的理由剝削弱勢的外人、然後隱晦地歧視下去,這實在非常悲哀。話說回來,所謂的歧視有時也沒那麼隱晦,比方說有人可能會將「越來越多人娶越南新娘」是為某種問題,這就是歧視,許多人秘而不宣的觀念是,跟歐美人結婚=高攀、跟中國或東南亞人結婚=低就。
如果要建立「台灣人眼中的種族優劣度量表」,其結果大概會是從美國開始,西北歐次之,再來是澳洲,然後是日本或韓國,再接下來才是台灣跟中國,至於東南亞、非洲、南美之類的國家,許多人骨子裡就是瞧不起,不會明說,但提到移民、勞工或婚姻話題是就會顯露。所以,你覺得台灣人的腦袋有比幾十年前的白人更開明而寬容?別做夢了。
註:據說本片的原著更是好看!
作者:woosean
【天空,約定的城邦。】